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課題組通過調控印章材料剛度的方法成功地解決了該問題——轉移時,使印章保持很高的剛度,減少轉移過程中電子器件中承受的應變;轉移完之后,再把印章材料軟化,直接作為可拉伸襯底。他們采用了一種剛度可變、鈣離子摻雜的絲素蛋白材料作為印章。絲素蛋白是蠶繭去除絲膠后留下的天然蛋白,它在不同相對濕度下有著非常大的可變剛度范圍,楊氏模量可從134 KPa變化至1.84 GPa,對應的相對濕度分別為84%和33%。具體的策略是:在低濕度條件下(RH在33%-49%范圍,印章材料的彈性模量保持在100 MPa至1.84 GPa)進行柔性電子材料的轉移;剝離后再把絲素蛋白置于高濕度的環(huán)境中,使它發(fā)生軟化,其彈性模量降為0.1 MPa至2 MPa,和皮膚相當,可直接用作表皮電極(圖2)。得益于絲蛋白表皮電極與皮膚良好的力學匹配,它可以與皮膚的紋理完美融合,除了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能之外,它比常用的Ag-AgCl商用凝膠電極有更低的界面阻抗和更高信噪比的肌電信號(EMG)。此外,該表皮電極在人體皮膚上貼附10天后沒有產(chǎn)生明顯的不良反應。通常,將柔性電子材料和器件轉移到人體皮膚或其它非平面粗糙表面是非常困難的,而本工作卻提供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圖1. 絲蛋白表皮電極與皮膚粘附效果展示
近年來,柔性電子材料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可用于表皮電子和可植入電子器件、可穿戴設備、新型能源系統(tǒng)、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然而,柔性電子材料的轉移制約著柔性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常見的轉移方法需要使用一個印章(stamp)將已制備的柔性電子材料或器件從襯底轉移到印章上,然后再轉移到另外一個襯底上,或直接把軟印章材料作為襯底??衫祀娮悠骷ǔP枰捎密浺r底。使用軟印章(常見的材料為PDMS和Ecoflex等硅橡膠彈性體等)轉移時,由于印章材料很軟,因此在它與襯底剝離的界面上會產(chǎn)生很大的應變,有可能會超過柔性電子材料的拉伸極限,進而導致該柔性電子材料的結構被破壞而失去其功能(圖1)。使用硬印章轉移的方法則可有效地避免該問題,但是硬基底并不能用于可拉伸電子技術。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柔性電子材料和器件轉移的一個關鍵問題。
圖2. 柔性電子材料轉移時其承受的最大應變和印章材料剛度之間的關系
該工作近日在線發(fā)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Adv. Funct. Mater. 2020, 2001518)。郭傳飛副教授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論文第一作者為課題組研究助理黃俊,他也是課題組畢業(yè)的2019屆碩士生,課題組博士后王柳對該工作的力學計算方面做出重要貢獻。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深圳市基礎研究學科布局等項目的支持。
責任編輯:gt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91瀏覽量
109699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48瀏覽量
212900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47瀏覽量
16866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