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供暖行業(yè)趨勢是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集中供暖需求不斷增長。集中供暖的熱源一般是由熱源站生產出的高溫蒸汽或熱水,經過一次熱力管網輸送到換熱站,換熱站經過換熱器的熱交換循環(huán)換熱,再將熱水通過二次管網輸送到千家萬戶。熱水通過室內的散熱片,把熱量散到室內,完成供熱。
換熱站人工值守方式管理遇到的難題:
1、供熱公司管理工作量大;
2、不對稱的匯報制度,無法實時了解換熱站運行狀態(tài);
3、無法了解整個熱網的熱源量利用情況;
4、站內的熱交換量很難控制。
5、人工輪換值守,操作不當導致設備事故難以發(fā)現
這些因素造成企業(yè)換熱站的造價成本居高不下(包括人員費用、燃料費用等)。!
鋇錸技術對換熱站企業(yè)和系統集成商推出了一款換熱站智能網關,用于無人值守系統方案,這款網關可以做到監(jiān)測、控制、預警及報警等功能,可以很好解決上述難題。
系統組成:各種換熱站傳感器設備、控制器、智能網關、監(jiān)控中心
24小時遠程監(jiān)控換熱站各種物理量,如壓力、溫度、流量等模擬量參數(若現場安裝了PLC控制器,則直接采集PLC數據上傳),并且監(jiān)控中心通過智能網關,下達控制指令,對一次網的電動調節(jié)閥、二次網的循環(huán)系統、補水系統等控制對象實施遠程監(jiān)控。
網關助力無人值守系統實現哪些功能?
1、 實現對換熱站中一次供回水溫度、壓力和二次供回水溫度、壓力檢測;
2、 實現對換熱站內的一次流量、二次流量的采集、統計和上傳傳輸;
3、可以幫助監(jiān)控中心顯示所有溫度、壓力、流量、泵故障狀態(tài);
4、實現變頻調節(jié)中的頻率反饋、調節(jié)閥開度等監(jiān)控;
5、實現換熱站系統的氣候補償控制部分;
6、實現換熱站內的視頻監(jiān)控,做到無人巡檢;
7、本地或遠程報警參數設置功能;
給系統帶來的價值
▲實時上傳數據,對系統進行精準調控,每年能節(jié)省供熱費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煙塵排放。
▲技術人員不用親身到現場,就可以隨時遠程查看熱力站的情況,供水溫度、回水溫度、壓力值、熱量、流量等數據一目了然。
▲節(jié)省人力成本,原來人工值守成本高,每個換熱站都要有2人值守,三班倒的話每天至6個人,現在無人值守系統可以節(jié)約80%的人力成本。
▲遠程視頻監(jiān)控,以及閾值異常告警,做到快速報警通知,24小時保障換熱站設備安全。
換熱站智能網關介紹
智能網關BL10X系列,是專門針對換熱站無人值守系統數據采集應用推出的前端智能數據采集,可以讀取區(qū)域內各監(jiān)測點的數據,支持各種行業(yè)特有協議設備接入,內置多種PLC協議,可接入多家品牌PLC,通過4G或者以太網上傳數據到多種MQTT云平臺。具有遠程監(jiān)測,斷網續(xù)傳的特點,確保數據完整性,同時支持多種數據加密防護功能。
網關采集數據的優(yōu)勢
設備數據快速采集
可以通過網口、串口采集多種傳感器信號
支持多種協議
支持各種PLC協議、Modbus RTU 、Modbus TCP、DL/T645、BACnet/IP、BACnet MS/TP等多種協議轉換為Modbus TCP、OPC UA、MQTT、BACnet/IP、華為云IoT、亞馬遜云IoT、阿里云IoT、ThingsBoard、Sparkplug B、鋇錸云等協議,
冗余設計
具有兩路電源輸入接口,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路,且兩路都帶有防反接保護設計
遠程上傳下載
支持PLC程序遠程上傳下載,方便調試PLC
遠程控制
支持數據主動上報、定時上報,還具有數據閾值異常報警、聯動觸發(fā)控制
數據緩存與斷點續(xù)傳
支持離線緩存?zhèn)浞?,網絡恢復補傳,保證數據完整性
GPS定位
具有GPS定位功能,當系統內出現多個換熱站時,方便了解站點分布和維護
審核編輯 黃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251瀏覽量
392638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33瀏覽量
12026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如何布置無人值守變電站?
天視達網絡監(jiān)控系統協助熱網實現現代化管理
手機門禁開啟智能模式,為無人值守帶來新定義
RFID技術讓無人值守稱重管理智能化,推動企業(yè)的信息化
無人值守庫房管理系統
無人值守智能化改造10kV配電室環(huán)境監(jiān)控系統
工業(yè)物聯網案例:智能工廠設備無人值守系統方案
邊緣計算網關助力打造無人值守智能藥房

無人值守換熱站在線監(jiān)控物聯網系統
配電室無人值守系統改造

數字浪潮下的PMC管理革新:打造高效智能新模式
RFID方案實現數字化倉庫的全場景無人值守管理

邊緣計算網關在醫(yī)院供暖換熱站實現智能監(jiān)控與實時數據分析效率提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