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目標與戶外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今天,清潔能源的便攜化已成為推動綠色消費升級的關鍵賽道。近日,全球便攜儲能行業(yè)領軍企業(yè)華寶新能正式宣布,其旗下戶外電源品牌電小二推出革新性產(chǎn)品新一代安全快充戶外電源3000 Pro 2。這款以“3度電容量、2度電體積”顛覆物理極限的劃時代產(chǎn)品,標志著戶外電源正式邁入「輕量化大功率」新紀元。
3度電容量,2度電身材:全球最輕最小3度電掀起輕量化革命
對于大多數(shù)的戶外愛好者而言,他們往往渴望大容量電力支撐精致露營、長途自駕等需求,又苦于大容量戶外電源的龐大體型,這種矛盾正成為制約清潔能源設備普及的核心障礙。
對此,電小二新一代安全快充戶外電源3000 Pro 2以劃時代的結構創(chuàng)新給出回應:通過引入新能源汽車級CTB(Cell to Body)一體化技術,將電芯組與機身骨架深度融合,較上一代產(chǎn)品體積縮減35%,相比行業(yè)同容量產(chǎn)品重量驟減40%,首次實現(xiàn)3度電容量與輕量化、便攜性共存。全球頂尖咨詢機構沙利文在《離網(wǎng)式儲能電源行業(yè)白皮書》中證實:電小二新一代安全快充戶外電源3000 Pro 2是目前全球3kWh級家用儲能設備中重量最輕、體積最小的產(chǎn)品。這場“砍半式減重”的輕量化變革背后,是華寶新能十年技術沉淀與用戶痛點的深度碰撞。
大功率高性能不止戶外:家庭與專業(yè)場景的能源破壁者
輕量化革命的意義,在于讓能源價值突破地理與場景的邊界。當應急救援隊在臺風過境的山村,用電小二新一代安全快充戶外電源3000 Pro 2支撐起臨時醫(yī)療站的呼吸機與照明系統(tǒng);當紀錄片團隊在熱帶雨林深處,以3600W超大功率同時驅動4K攝像機與無人機基站;當斷電一周的偏遠家庭,憑借3度電容量維持冰箱冷藏與通信設備運轉——這款產(chǎn)品正在重塑能源設備的角色定義。
在產(chǎn)品輕量化變革背后,其技術內(nèi)核亦承載著多重突破。首先安全升級,實現(xiàn)十年長效守護:產(chǎn)品采用全球TOP級億緯鋰能汽車級磷酸鐵鋰電芯,搭載新一代Chargeshield 2.0TM 安全快充技術,實現(xiàn)獨家AI變速高效用電,循環(huán)壽命較上一代提升100%,4000次充放電循環(huán)后容量保持率仍超70%,相當于可為家庭應急場景提供十年長效守護。
其次是全維充電自由:出發(fā)前AC墻充1.8小時疾速滿電,旅途中車充邊行邊充續(xù)航無憂,抵達時借助新一代大功率光充套組可實現(xiàn)高效光充,其搭配電小二200W超輕太陽能板,采用行業(yè)領先的雙面IBC技術,光電轉化效率高達25%,即便在陰雨霧霾天,日均發(fā)電量仍較傳統(tǒng)方案提升23%。
更深層的變革藏于細節(jié):UL認證級UPS功能以0.02秒無感切換,突發(fā)斷電時保障冰箱、呼吸機、電腦等設備正常運行;≤30dB靜音運行讓病房與營地的深夜充電不再擾人;100%可降解秸稈纖維包裝,則從拆箱瞬間開啟產(chǎn)品的低碳敘事。正如行業(yè)觀察所示:“電小二新一代安全快充戶外電源3000 Pro 2的輕量化突破,標志著戶外電源從‘戶外裝備’向‘全域能源解決方案’的范式轉移?!?/p>
這場始于戶外場景的技術革命,正在將能源自由的邊界推向更廣闊的天地。當3度電的澎湃能量能被輕松置入轎車后備箱,電小二新一代安全快充戶外電源3000 Pro 2的輕量化突破,已然超越單一產(chǎn)品的
維度——它象征著清潔能源設備從「功能滿足」到「體驗重構」的質(zhì)變,更預示著人類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上,對能源強度與能源密度的重新定義,在新能源革命的宏大敘事里,一個更輕盈、更自由的用電時代正拉開帷幕。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176瀏覽量
254370 -
能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1898瀏覽量
44128 -
華寶新能
+關注
關注
2文章
58瀏覽量
332
原文標題:全球最輕最小3度電!華寶新能電小二戶外電源3000 Pro 2重新定義能源密度極限
文章出處:【微信號:華寶新能,微信公眾號:華寶新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上能電氣發(fā)布新一代430kW真液冷組串式PCS
慧能泰邀您相約2025充電寶和戶外電源研討會
蘋果或在2月發(fā)布Powerbeats Pro 2耳機
戶外電源需要什么電子元器件產(chǎn)品
芯朋微電子新一代20-65W GaN快充方案

華寶新能攬獲三項2024德國iF國際設計大獎
案例分享|隆鑫集團戶外電源采用思開半導體TOLL MOS

華寶新能即將重磅發(fā)布全球首創(chuàng)全場景家庭綠電系統(tǒng),構筑第二增長曲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