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現(xiàn)代電子系統(tǒng)中,電源芯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之一。其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整個電子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對電源芯片進行綜合性的測試至關重要。本文以國科安芯生產(chǎn)的ASP3605芯片為例,詳細介紹一款電源芯片的綜合性測試流程。通過嚴謹?shù)臏y試方法和全面的性能評估,確保芯片能夠在各種應用場景中穩(wěn)定運行,滿足設計要求。
1.芯片概述
ASP3605是一款高效同步降壓調(diào)節(jié)器,支持多個調(diào)節(jié)器異相運行,適用于雙鋰離子電池輸入以及12V或5V負載端電源應用。該芯片具有以下主要特性:最高效率可達94%,輸出電流為5A,輸入電壓范圍為4V至15V,集成功率N溝道MOSFET,可調(diào)頻率范圍為800kHz至4MHz,最多支持12相級聯(lián),輸出跟蹤功能,0.6V參考精度為±1%,紋波典型值小于4.5mV,且通過了車規(guī)認證(AEC-Q100Grade1)和企業(yè)航天級認證(SEU≥75Mev.cm2/mg或10??次/器件.天,SEL≥75Mev.cm2/mg)。
2.測試環(huán)境搭建
2.1測試環(huán)境示意圖
測試環(huán)境的搭建是確保測試結果準確性的基礎。測試環(huán)境連接關系如下圖所示,包括測試板卡、電源、電子負載、示波器和萬用表等設備。測試板卡用于承載被測芯片,電源提供輸入電壓,電子負載模擬實際應用場景中的負載變化,示波器用于測量電壓和電流波形,萬用表用于測量靜態(tài)電流和阻抗等參數(shù)。
2.2測試設備
測試過程中使用的設備必須經(jīng)過校準,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本次測試使用的設備包括:
序號 | 名稱 | 數(shù)量 | 型號 | 狀態(tài) | 備注 |
---|---|---|---|---|---|
1 | 穩(wěn)壓電源 | 2 | 安捷倫-N5769A,GWINSTEK-GPD4303S | 已校準 | |
2 | 電子負載 | 1 | ITECH-IT8514C+ | 已校準 | |
3 | 示波器 | 1 | KEYSIGHT-DSOX3104T | 已校準 | |
4 | 萬用表 | 1 | FLUKE-17B+ | 已校準 |
3.測試項目
3.1引腳對地阻抗與OS電壓
引腳對地阻抗和OS電壓的測試是評估芯片引腳電氣特性的重要步驟。在斷電狀態(tài)下,使用萬用表測量所有引腳的阻抗和OS電壓。
3.2電源紋波
電源紋波是衡量電源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使用示波器測量VOUT和GND引腳之間的電壓紋波。測試條件為交流耦合,20MHz帶寬,F(xiàn)CM模式。
3.3芯片效率、負載調(diào)整率與線性調(diào)整率
芯片效率是衡量電源芯片性能的關鍵指標之一。通過測量輸入電壓、輸入電流、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計算芯片效率。負載調(diào)整率和線性調(diào)整率分別衡量輸出電壓在不同負載和輸入電壓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測試方法如下:
效率 :使用示波器測量輸入電壓和電流,輸出電壓和電流,計算效率。
負載調(diào)整率 :測量不同負載電流下的輸出電壓,計算負載調(diào)整率。
線性調(diào)整率 :測量輸入電壓變化過程中最大負載電壓與最小負載電壓的差值。
3.4輸出動態(tài)負載測試
輸出動態(tài)負載測試用于評估芯片在負載快速變化時的響應能力。使用電子負載動態(tài)測試功能,使負載在2A和4A之間以1A/μs的變化率變化,使用示波器測量VOUT。
3.5靜態(tài)電流與關機電流
靜態(tài)電流和關機電流是衡量芯片功耗的重要指標。測試方法如下:
關機電流 :將RUN引腳短接到GND,加電后測量電流。
靜態(tài)電流 :將RUN引腳懸空,不加負載,加電后測量電流。
**測試條件為VIN=12V,VOUT=1.2V。**
3.6軟啟動時間
軟啟動時間是衡量芯片啟動特性的重要指標。使用示波器測量VOUT上升沿的時間。測試條件為FCM模式,IOUT=0A/4A。
3.7RT調(diào)頻
RT調(diào)頻用于評估芯片的頻率調(diào)節(jié)能力。使用示波器測量CLKOUT在不同RT檔位下的波形。測試條件為VIN=5V,VOUT=3.3V,空載。
3.8SW波形
SW波形測試用于評估芯片的開關特性。使用示波器測量SW引腳波形。
3.9IPGOOD(PGOOD漏電流)
IPGOOD漏電流測試用于評估PGOOD引腳的漏電流。使用萬用表測量PGOOD和GND之間的電流。測試條件為FCM模式。
3.10****tON&tOFF(最小接通時間與最小關斷時間)
tON和tOFF是衡量芯片開關特性的重要參數(shù)。使用示波器測量SW引腳波形,計算最小接通時間和最小關斷時間。
3.11保護測試
保護測試是評估芯片在異常條件下的保護功能。測試項目包括輸出短路保護、輸入欠壓閾值、使能電壓閾值、輸出過流保護和輸出過壓/欠壓保護。
3.11.1輸出短路保護
使用電子負載模擬短路功能,使用示波器測量VOUT和輸入電流。測試條件為FCM模式。
3.11.2輸入欠壓閾值
將VIN從12V緩慢降低,直到VOUT沒有輸出,記錄當前電壓值。測試條件為VOUT=1.2V/3.3V/5V,IOUT=0A,F(xiàn)CM模式。
3.11.3使能電壓閾值
斷開板卡上RUN連接,使用電源單獨給電壓,緩慢升高電壓,直到VOUT有輸出,記錄當前電壓值。測試條件為FCM模式。
3.11.4輸出過流保護
調(diào)節(jié)電子負載,緩慢升高負載電流,直到VOUT沒有輸出,記錄當前電流。測試條件為FCM模式。
3.11.5輸出過壓/欠壓保護
去電FB電阻,使用電源單獨給FB供電0.6V,緩慢升高輸入電壓,直到PGOOD電壓變?yōu)?,記錄此時FB電壓值為過壓保護值;緩慢降低輸入電壓,直到PGOOD電壓變?yōu)?,記錄此時FB電壓值為欠壓保護值。測試條件為FCM模式。
3.12相位測試
相位測試用于評估芯片的相位控制功能。使用示波器測量SW與CLKOUT波形的相位差。測試條件為FCM模式。
3.13結溫測試
結溫測試用于評估芯片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性能。測試步驟如下:
選擇評估板,測試損耗、效率等基本電性能。
常溫下測試用Vin起機的Vout起機性能(空載,滿載),記錄數(shù)據(jù)。
評估板接好輸入輸出,控制,測試信號,放入溫箱。
溫箱設置-40℃,保溫1小時。
測試用Vin起機的Vout起機性能(空載,滿載),記錄數(shù)據(jù)。
溫箱設置-55℃,保溫1小時。
測試用Vin起機的Vout起機性能(空載,滿載),記錄數(shù)據(jù)。
溫箱設置125℃,保溫1小時。
測試用Vin起機的Vout起機性能(空載,滿載),記錄數(shù)據(jù)。
回到常溫,測試是否可以起機,試驗完成。
備注:低溫起機輸出電壓波形出現(xiàn)臺階,但可正常起機。第二次低溫復測調(diào)高輸入限流后輸出臺階消失。
4.測試結果分析
通過對ASP3605芯片的綜合測試( 詳細數(shù)據(jù)見測試報告附件*附件:ASP3605芯片測試報告.pdf ),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得出結論:
引腳對地阻抗與OS電壓 :所有引腳的阻抗和OS電壓均在設計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引腳電氣特性良好。
電源紋波 :在不同輸入電壓和負載條件下,電源紋波均小于設計要求的4.5mV,表明芯片的電源穩(wěn)定性良好。
芯片效率、負載調(diào)整率與線性調(diào)整率 :芯片在不同輸入電壓和負載條件下的效率均高于90%,負載調(diào)整率和線性調(diào)整率均在設計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輸出電壓穩(wěn)定性良好。
輸出動態(tài)負載測試 :芯片在負載快速變化時的響應能力良好,輸出電壓無明顯超調(diào)或振鈴現(xiàn)象。
靜態(tài)電流與關機電流 :靜態(tài)電流和關機電流均在設計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功耗控制良好。
軟啟動時間 :軟啟動時間符合設計要求,表明芯片的啟動特性良好。
RT調(diào)頻 :實際輸出頻率與設定頻率的偏差在允許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頻率調(diào)節(jié)能力良好。
SW波形 :SW波形的開關特性良好,無明顯異常。
IPGOOD漏電流 :IPGOOD漏電流在設計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保護功能良好。
tON&tOFF :最小接通時間和最小關斷時間均在設計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開關特性良好。
保護測試 :芯片在輸出短路、輸入欠壓、使能電壓、輸出過流、輸出過壓/欠壓等異常條件下均能有效保護,表明芯片的保護功能完善。
相位測試 :實際相位與理論值的偏差在允許范圍內(nèi),表明芯片的相位控制功能良好。
結溫測試 :芯片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性能穩(wěn)定,表明芯片的溫度適應性良好。
5.結論
通過對ASP3605芯片的綜合性測試,我們?nèi)嬖u估了其電氣特性、穩(wěn)定性、效率、保護功能和溫度適應性。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源芯片
+關注
關注
43文章
1146瀏覽量
7800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如何選擇一款優(yōu)秀的電池綜合測試儀?
ASP3605同步降壓調(diào)節(jié)器——滿足汽車電子嚴苛要求的電源方案
ASP3605同步降壓調(diào)節(jié)器——商業(yè)航天電源的高抗輻射選擇

低紋波高效率DCDC電源芯片ASP4644技術解析

ASP3605電源芯片技術優(yōu)勢與應用場景解析
解鎖ASP4644電源芯片RUN引腳的秘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