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頻率是信號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但工程師常有這種困惑:為什么硬件頻率計和示波器頻率測量結(jié)果不同呢?哪個數(shù)據(jù)才更精確呢?來聽聽資深硬件工程師的原理剖析分享。一、頻率測量原理
所謂“頻率”,就是周期性信號在單位時間(秒)內(nèi)變化的次數(shù)。若在一定的時間間隔T內(nèi)計數(shù),計得某周期性信號的重復變化次數(shù)為N,則該信號的頻率可表達為:
f = N / T
所以測量頻率就要分別知道N和T的值,由此,測量頻率的方法一般有三種:測頻算法、測周算法以及等精度測量。ZDS示波器主要用到了測頻算法和測周算法,下面將介紹這兩種方法原理。
1、測頻算法
這種方法即已知時基信號(頻率或周期確定)做門控信號,T為已知量,然后在門控信號有效的時間段內(nèi)進行輸入脈沖的計數(shù),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測頻原理
假設時間基準信號的重復周期為1S,加到閘門的門控信號作用時間T亦準確地等于1S,即閘門的開通時間為1S。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若計數(shù)器計得N=100000個數(shù),根據(jù)公式f = N / T,那么被測頻率就是100000Hz。
測頻方法的結(jié)果是精確到Hz的,由于異步采樣造成的頻率量化誤差為±1Hz,因此測頻模式下的相對頻偏誤差為:
可以看到,隨著頻率的升高,相對頻偏誤差會不斷減小,因此測頻算法適用于測高頻信號。
2、測周算法
測周算法即:被測信號(頻率或周期待測)做門控信號,T為未知量,做門控信號T,然后在門控信號有效的時間段內(nèi)對時基信號脈沖計數(shù),原理如圖2所示:
圖2 測周原理
被測信號的周期T,時基信號的頻率Fclk,計數(shù)值N有如下關系:
從而得出被測信號的頻率f為:
測周模式下的相對頻偏誤差為:
Fclk/f一般遠大于1,所以上面公式等價于:
隨著頻率的降低,相對頻偏誤差會不斷減小,因此測周模式適用于測低頻信號。
二、ZDS示波器頻率計架構(gòu)分析
ZDS示波器的頻率計分為硬件頻率計和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它們在系統(tǒng)中所處的位置如圖3所示:
圖3 頻率計在示波器系統(tǒng)中所處的位置
硬件頻率計是基于存儲之前的信號進行的測量,它不受采樣率控制,不受屏幕是否有波形限制。硬件頻率計內(nèi)部會根據(jù)外部輸入信號的頻率自動選擇測頻或測周算法。只要通道有信號輸入,并且信號幅值不會太小,硬件頻率計都可以將其頻率測量出來。
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是基于存儲之后的波形信號進行的測量,受限于觸發(fā),受限于屏幕是否有波形,因為示波器的測量功能只對屏幕內(nèi)的波形進行測量統(tǒng)計,所以當屏幕上出現(xiàn)的波形不足一個周期時,頻率信息便不會獲得。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是基于測周算法,先得出信號周期,然后將周期換算成頻率。
三、頻率計差別的實例分析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硬件頻率計和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之間的差別。如圖4所示,CH1輸入一個1M的正弦波信號,然后同時打開硬件頻率計和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我們發(fā)現(xiàn)右上角的硬件頻率計正確測出信號頻率,但是左下角的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并沒有測出信號頻率。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是基于屏幕波形的,參數(shù)測量中周期定義為兩個鄰近上升沿之間的時間,下面波形由于沒有出現(xiàn)2個鄰近的上升沿,導致測不到周期,進而導致頻率測量不出來。
圖4 硬件頻率計和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之間的差別
四、總結(jié)
利用示波器測信號頻率是用戶經(jīng)常用到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紹了ZDS示波器頻率測量原理,并介紹硬件頻率計和參數(shù)測量中的頻率計的差異,通過此文可以加深對ZDS示波器頻率計的認識和理解。
-
示波器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6705瀏覽量
189276 -
頻率計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6瀏覽量
45086
原文標題:頻率測量:兩種不同算法的差別詳解
文章出處:【微信號:ZLG_zhiyuan,微信公眾號:ZLG致遠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高精度數(shù)字頻率計數(shù)器在電子測量行業(yè)的重要性
突破測量邊界:多通道頻率計模塊引領精密測試時代
多通道頻率計模塊優(yōu)勢與應用場景
多通道頻率計模塊引領精密測試時代
「高帶寬?深存儲?智能分析」:ZDS5000 示波器 —— 專業(yè)領域復雜信號分析利器

校準后,記憶示波器顯示頻率和幅度是否準確?
頻域示波器在電源噪聲分析中的應用
是德示波器功率分析功能的應用

KEYSIGHT是德科技53220A臺式頻率計計數(shù)器原安捷倫

AGILENT 53230A通用頻率計6 GHz技術指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