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三上|欧美在线视频五区|国产午夜无码在线观看视频|亚洲国产裸体网站|无码成年人影视|亚洲AV亚洲AV|成人开心激情五月|欧美性爱内射视频|超碰人人干人人上|一区二区无码三区亚洲人区久久精品

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中國何時能有頂刊?科研領域待了十多年之后的一些小經(jīng)驗

電子工程師 ? 來源:lp ? 2019-03-11 11:05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演繹inSite 是鴻繹智庫近期推出的一檔青年科學家劇場式演講欄目,內容聚焦“硬核”科學的現(xiàn)實應用價值,追尋從“科學”到“科技”再到“產業(yè)”的實現(xiàn)過程。從發(fā)起至今,已邀請到數(shù)十位青年科學家就各熱門議題展開討論,節(jié)目在多個視頻平臺收獲了數(shù)百萬點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們將定期分享科學家們在演繹inSite上的演講,一起為新知發(fā)聲,打造未來洞見者。

鴻繹智庫是 DeepTech 與富士康科技集團攜手共同發(fā)起成立新興科技智庫平臺,定位于連接科研能力與產業(yè)能量,致力于打開科技人才和產業(yè)資源的通路,建構數(shù)據(jù)科學驅動的科研服務平臺。鴻繹智庫是一個開放平臺,面向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企業(yè)、機構投資人,提供從科學到科技,從科技到產業(yè)的完整價值傳遞服務。

博士論文造假、教授學術不端……一個個熱點新聞背后,不禁讓人對高校人才評價體制產生疑問。

去年 10 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聯(lián)合發(fā)布通知,決定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簡稱“四唯”)專項行動,也掀起了各界對于破四唯的大討論。

正在召開的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破四唯”,“科技創(chuàng)新本質上是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改革完善人才培養(yǎng)、使用、評價機制……善聚善用各類人才,中國創(chuàng)新一定能更好發(fā)展”也被寫入2019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在“演繹inSite”第二期節(jié)目中,前Science雜志亞洲業(yè)務創(chuàng)始人吳若蕾就“不唯論文,科研人員的評判標準又是什么?”做了精彩演講。

大家好,非常榮幸接受演繹inSite 的邀請來到這個講臺,今天在這里想和大家分享我在科研領域待了十多年之后的一些小經(jīng)驗。

如何真正做到“為人才松綁”?

大概兩個月前,科研圈就開始流傳著一個非常好玩兒的話題。

Donna Strickland,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飽受爭議的點在于,作為一名所有已發(fā)表論文仍停留在個位數(shù)的副教授,其中令她一舉摘得諾獎的文章竟然還是發(fā)表在了一個“影響因子”僅有 1 分的雜志上,要知道這種狀況在科研圈里是極其罕見的。

此消息一出,許多科研工作者們都興奮異常。似乎覺得有了這個先河之后,大家都可以徹底解放了,不用拼命地去發(fā)各種頂級期刊,也不用要死要活的做科研項目,但事實證明,大家還是想得太過簡單。

要知道我國提取消高考、取消素質教育已經(jīng)很多年了,但截至目前,高考依舊尚未取消,素質教育也一直沒有全面開展。倘若真正取消高考,我們將用什么標準來評判全國近千萬的廣大考生呢?在座的各位可能也無法像今天這樣坐在這里了。

國家最近開展了一個活動,叫做“破除四唯”,旨在要建立一個比只看論文更加綜合、全面的評價機制,讓科研人才不再埋沒于制度。

第一,不唯論文, 將論文取消,不讓論文作為人才衡量的唯一標準;第二,不唯職稱,并不是最高職稱的人才能有資格擁有最多的榮譽;第三,不唯學歷,破除學歷的硬性考核指標;第四,不唯獎項,破除獎項所帶來的各種光環(huán)。

但是,破除了這“四唯”之后,科研圈的朋友們就能歡呼雀躍了嗎?如今大家都喜歡往海外刊物上去投稿,所以首先要破除的是外刊論文至上的觀點;而外刊論文中又有很多類同 CNS 這樣的頂級刊物,所以不唯 CNS 這類的頂刊論文,其實也就是更深一步的“不唯論文論”。

“不唯論文”的前提是說我們能夠寫好論文,但是我們真的會寫論文嗎?如果“不唯外刊論文”,那么我們自己的國家期刊準備好了嗎?如果“不唯影響因子”的話,是否有其他的指標能夠評判新期刊的出現(xiàn)?

學術不端、論文造假到底有何嚴重錯誤?

最近五年我們國家在科研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撤稿量一共達到了 1437 篇。這個龐大的數(shù)據(jù)不禁令人噤若寒蟬:我們到底會不會寫論文?我們能不能發(fā)表好論文?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這兩張圖。左邊這張圖是從 1927 年開始算起的,1927 年世界上出現(xiàn)了第一篇出自耶魯大學的科研撤稿文章。從那時起,全球的學術文章總撤稿量就在逐年增長,到 2010 年和 2011 年的時候達到頂峰。

而右邊這張圖是 1995 年開始統(tǒng)計的,我國在 1995 年才出現(xiàn)了國際期刊的第一篇撤稿文章,這篇非常有趣的撤稿文章來自中國礦業(yè)大學。也就是說,中國礦業(yè)大學在撤稿方面做到了與耶魯大學的同步第一。另外,大家也可以看到右圖的兩個峰值,在 2010 年與 2011 年,中國的單年度撤稿文章數(shù)量都達到了 2000+ 篇,這一下子又為整個世界的撤稿文章總量做出了“巨大貢獻”。

撤稿往往是由兩個因素引起的:一個是因文章內容有誤而造成的自然撤稿;另一個就是由于學術不端行為而造成的非自然撤稿。

學術不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說數(shù)據(jù)造假、圖像造假或是文本抄襲。但無論是自然撤稿還是非自然撤稿,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同時代其他領域競爭者的很多不公平現(xiàn)象。

從今年起,國家開始對學術不端、論文造假行為做出了非常嚴格的管制——所有的自然科學論文造假歸中國科技部管;所有哲學、社會科學論文造假歸社科院管;而且現(xiàn)在建立的機制是終身追究、全覆蓋核查。

也就是說要重新開始追究,以前的文章無論往前溯源多少年,都要進行全覆蓋核查。這意味著在論文造假和撤稿行為方面,中國已經(jīng)走在了非常領先的位置。

突破科技期刊“瓶頸期”,還要等多久?

中國科技期刊有多弱?這個問題確實是值得一說的。如圖,大家可以看到這兩組對比數(shù)字:5052,是目前中國現(xiàn)有所有科技期刊的數(shù)量總和;另外一個數(shù)字,42000,這是世界上所有的科技期刊總和;中間的7.9%,是中國科技期刊在世界科技期刊中的占比。

如果大家光看這 3 個數(shù)字,可能覺得咱們國家擁有 7.9% 的世界科技期刊還是挺不錯的;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我沒有好意思寫在上面的數(shù)字,20%,這是美國占有的世界科技期刊數(shù)量;世界上五分之一的科技期刊是在美國手中,所以它的科技期刊、展示平臺等要遠比咱們大得多。

國家在《中國科技期刊藍皮書》上提出的科技期刊發(fā)展的五大瓶頸:技術、人才、市場、資本、管理。也就是說,在科技期刊上,我們的技術、人才、市場運營、資本投入,甚至管理水平上都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所以大家可以考慮一下,當我們平臺不如國外的時候,我們的科研人員想要有一個公正的評價是多么困難。

美國的科睿唯安公司,也就是“影響因子”的擁有者,它做了這樣一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圖。大家可以看到上圖左側的 46,這是什么意思?我國科技期刊中,SCI等各學科領域處于 Q1 區(qū),也就是最頂級的期刊分類,這個分類中我們一共有 46 本。所以,全球 Q1 區(qū)里中國科技期刊的總量是 2.1 %,也就是說中國為全球貢獻了 2.1% 的頂級學術期刊。

右側數(shù)字顯示 1050,意為美國頂級科技期刊的數(shù)量是 1050 本,占到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的近一半比例,它們所擁有的頂級學術平臺比咱們要高出 20 多倍。美國為全球貢獻了近 49% 的頂級學術期刊,目前咱們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

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想發(fā)展,不光要有運動員,我們還要有裁判員,還要有自己的運動場,自己的舞臺,這一下子又差得很遠。

還有聲音說,國內也有頂級的學術期刊(以下使用“影響因子”進行評分判定):《分子植物學》 9 分、《細胞研究》 15 分、《光》13 分、還有正在創(chuàng)刊的《研究》和《植物表型組學》,這兩本雜志的分數(shù)都會很高。

但大家仔細想一下,這些可以說是我們純粹的中國大陸科技期刊嗎?答案是否定的。所有我們引以為傲的“高分”期刊,事實上都是國際出版集團旗下的刊物。

比如剛剛提到的《分子植物學》,這本刊物事實上是愛思唯爾集團旗下《細胞》的子刊;《細胞研究》則是《自然》雜志下面的一個合作刊物,《光》也同樣;而 Nature 又是隸屬于斯普林格出版集團的;《研究》和《植物表型組學》,這二者都是 Science 雜志旗下的合作刊物,諸如此類。

這些刊物雖然是中國來出錢、出人、出力、出研究、然后來進行發(fā)表,但是它們的整個出版方式,都是借船出海,全部都是利用國外出版集團來完成出版和發(fā)行,所以整個版權、研究、初始數(shù)據(jù),事實上依舊不在我國的研究人員手中。

“影響因子”是否將被取代?

最后一個說到的是“影響因子”。“影響因子”評判了很多期刊,科學家們發(fā)表文章之后,所說的發(fā)表過多少高分文章都是指“影響因子”。如果我們破除了“影響因子”這項評判準則,那么還能用什么來評價期刊和文章呢?

有人提出可以用 Google Scholar Metric(谷歌學術指標)來進行評價。

谷歌學術指標的整個評價體系是從2004年開始收集成立的,它基于的指數(shù)是H5因子,這意味著它會評判過去五年整個文章和期刊的發(fā)展水平,所以它的評價測算會比“影響因子”只評價兩年要稍微全面一些。

還有人提出,目前有一個更新的學術指標群叫 CiteScore,它是愛思唯爾旗下的一個學術指標群,愛思唯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信息數(shù)據(jù)出版商之一,這個 CiteScore 它評價的是多條件平衡型評價,也就是說它不止可以評判論文,它還可以評判期刊出版的新聞以及其他欄目。它會有一個更加綜合的評價體系,不需要等待一年的時間再出新的影響因子,它可以及時地出最新的實時 CiteScore。

以上,請大家思考,如此做到真正破除論文了嗎?答案是不可能的。

所有上面提到的學術指標,它的評價還是基于論文發(fā)表,在此基礎之上,然后來進行評價,由此可以看出,論文并不能被完全破除掉,論文只是能夠不作為唯一的評價依據(jù)存在于今后的科研生活之中。我國的科研投入這些年是非常強的,之所以能發(fā)表這么多論文與我們能夠有強大且增長極快的科研投入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科研投入強度大比拼,誰最舍得砸錢?

大家在說經(jīng)濟指標的時候,總是談到一些非常巨大的數(shù)字。1.76 萬億元,這是我國 2017 年科研方面的總投入,2.13% 的 GDP 指標,較 2016 年增加了 12% 以上,這個強度目前已經(jīng)達到了國際中上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

2017 年全球科研投入圖

比如美國,它在基礎科研上的投入占到總投入的 20%;但我國目前只能做到投入 5.5% 左右,其他大量輸出還是在應用型研究以及其它成效較快的研究之上。

如果我們國家能夠在基礎科研的投入比例上有進一步地增加,相信很多在座或是未來的聽眾,大家都將有更好的條件來獲得基礎經(jīng)費支持,科研發(fā)展的腳步也會由此與日俱增。

總結一下,“不唯論文”并不等于完全不發(fā)表論文,相反,它意味著更加艱巨的考驗。

暗夜更深,即是黎明到來

學術性、榮譽性,這是目前我們新建立起來評價科研工作者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個指標是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聯(lián)合提出的。用這兩個指標來評價科研工作者,比只用論文、學歷、職稱、獎項來評價要更加綜合和全面。

什么叫學術性?什么叫榮譽性?

第一,擁有過標志性科研成功的經(jīng)歷,需探究它的影響力大小及發(fā)展前景,以及究竟有多少實質性的質量驗核。第二,有過海外留學、科研教育經(jīng)驗的相關人士,全部需要經(jīng)過國家核實與調查,而不是僅憑一人之言就可以回國諸多榮譽加身;第三,曾經(jīng)頂著大機構、大單位、或各大教育背景的光環(huán)來獲得很多科研評價方面的優(yōu)勢,以后這種現(xiàn)象將不復存在。所有工作過、或教育經(jīng)歷都不能被視為等同個人真實的學術水平。

有了這三條之后,學術性與榮譽性就更加容易落實,而且也能夠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公平地評價每一個科研工作者。

最后想和大家總結一下:很多人看似在科研領域做了很多年,覺得黑暗還是這么深,還是看不到出頭的時候,覺得做科研真的好苦、好難。但我始終堅信,暗夜更深,即是黎明到來。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有希望、有責任成為全新評價機制誕生的奠基人。謝謝大家!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論文
    +關注

    關注

    1

    文章

    103

    瀏覽量

    15218
  • 科研
    +關注

    關注

    0

    文章

    32

    瀏覽量

    9189
  • 數(shù)據(jù)科學

    關注

    0

    文章

    168

    瀏覽量

    10489

原文標題:中國何時能有頂刊?不唯論文,科研人才的評判標準又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科普|已有5G,為什么還要發(fā)展6G

    從1G到5G蜂窩無線通信技術以每10年代的速率進行更替,其中5G(NR)已在許多國家部署,另一些國家正在規(guī)劃中。在這些蜂窩技術中前三代主要用于語音通信,數(shù)據(jù)通信側重點并不突出;然而在過去十多年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7 09:53 ?637次閱讀
    科普|已有5G,為什么還要發(fā)展6G<b class='flag-5'>十</b>問<b class='flag-5'>十</b>答

    這家深圳公司,憑什么在氣密檢測領域獨占鰲頭?

    精誠工科(JCGK)始終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領先的氣密性檢測解決方案。在氣密性檢測的世界里,精誠工科(JCGK)就像經(jīng)驗豐富的工匠,專注于打造每件精品。十多年來,我們的設備在各行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28 17:24 ?196次閱讀
    這家深圳公司,憑什么在氣密檢測<b class='flag-5'>領域</b>獨占鰲頭?

    文探討5G RedCap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大要點

    五年前,當首個商用5G網(wǎng)絡推出時,全球都為之興奮不已。設計人員和運營商都想知道這項新技術將為物聯(lián)網(wǎng)世界帶來怎樣的可能性,也許他們還記得十多年前物聯(lián)網(wǎng)市場開始從2G/3G向4G網(wǎng)絡的重大轉變。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14 17:53 ?474次閱讀

    5G RedCap發(fā)展的大要點

    五年前,當首個商用5G網(wǎng)絡推出時,全球都為之興奮不已。設計人員和運營商都想知道這項新技術將為物聯(lián)網(wǎng)世界帶來怎樣的可能性,也許他們還記得十多年前物聯(lián)網(wǎng)市場開始從2G/3G向4G網(wǎng)絡的重大轉變。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03 15:08 ?760次閱讀

    PPEC為電力電子科研教學賦能,開啟教學科研新路徑

    豐富多元的教學應用與合作模式,在電力電子科研教學領域優(yōu)勢盡顯。產品已歷經(jīng)多所知名高校實踐檢驗,獲廣泛好評。 未來,PPEC 控制芯片將繼續(xù)在電力電子教學/科研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有力推
    發(fā)表于 02-18 18:35

    ADS1198讀寄存器的值時,出現(xiàn)了一些小問題求解答

    在讀寄存器的值時,出現(xiàn)了一些小問題,我是這樣賦值的,config1,06,;config2,00;config3,80;config4,02。 賦值之后,我次讀這些數(shù)值(即每次
    發(fā)表于 02-06 06:13

    氣密性檢測干貨!150個核心關鍵詞,文看懂

    在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中,產品的密封性能至關重要。氣密性檢測作為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精誠工科在這一領域深耕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為了幫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氣密性檢測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15 14:13 ?1135次閱讀
    氣密性檢測干貨!150個核心關鍵詞,<b class='flag-5'>一</b>文看懂

    為什么ADS1115采樣后的數(shù)據(jù)總是偏大,比實際值高出十多毫伏?

    為什么ADS1115采樣后的數(shù)據(jù)總是偏大,比實際值高出十多毫伏
    發(fā)表于 01-02 06:58

    【半導體存儲】關于NAND Flash的一些小知識

      前言   作為名電子專業(yè)的學生,半導體存儲顯然是繞不過去的個坎,今天聊聊關于Nand Flash的一些小知識。   這里分感謝深
    發(fā)表于 12-17 17:34

    關于NAND Flash的一些小知識

    前言 作為名電子專業(yè)的學生,半導體存儲顯然是繞不過去的個坎,今天聊聊關于Nand Flash的一些小知識。 這里分感謝深圳雷龍發(fā)展有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17 17:33 ?789次閱讀

    晶沛電子USB3.0信號集成滑環(huán)及新型號產品

    晶沛電子在USB3.0信號滑環(huán)領域擁有十多年的研制歷史。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23 15:05 ?618次閱讀
    晶沛電子USB3.0信號集成滑環(huán)及新型號產品

    玻璃基板的技術優(yōu)勢有哪些

    芯片行業(yè)正迎來場重大變革, 玻璃基板的開發(fā)正在為芯片材料的轉型奠定基礎。 在應用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其潛力不可小覷,可能需要數(shù)年時間才能完全解決相關問題。十多年來,用玻璃取代硅和有機基板的討論不斷進行,尤其是在多芯片封裝領域。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5 15:34 ?948次閱讀
    玻璃基板的技術優(yōu)勢有哪些

    想用運放直接驅動一些小型繼電器,請問有沒有合適的芯片推薦?

    現(xiàn)在想用運放直接驅動一些小型繼電器。24v電源,輸出電壓12v,電流100mA。請問有沒有合適的片子推薦。最好是4路的集成運放
    發(fā)表于 08-20 06:43

    電商搜索革命:大模型如何重塑購物體驗?

    自我介紹:京東零售搜推算法部算法工程師,專注于大模型技術以及在 AI 助手搜推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和實踐。在 AI 助手,NLP 和搜索領域十多年研發(fā)實踐經(jīng)驗,在 AI/NLP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19 15:09 ?584次閱讀

    全面解讀DDS和TSN融合技術及其測試方案

    軟件定義汽車對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影響圖1: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演進趨勢十多年來,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架構在不斷升級的應用需求的推動下快速演進。從智能網(wǎng)聯(lián)、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到軟件定義汽車、OTA升級等新興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08 08:25 ?3740次閱讀
    全面解讀DDS和TSN融合技術及其測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