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跨學科的科學家小組宣布在南極的BICEP2實驗致力于宇宙大爆炸的印證,并已經在150GHz宇宙微波本底輻射的B型偏振中收集到了重力波的第一個證據(jù)。氦實驗中用到的氦冷卻超導焦平面微波傳感器是一個由512個天線耦合的過渡邊緣傳感器(TES)測輻射熱計組成的陣列,這些傳感器是由JPL(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微型器件實驗室制造的。槽狀的微波天線通過超導帶狀線和測輻射熱計耦合在一起,每一個微型測輻射熱計把耦合微波的能量轉換為熱能,并最終體現(xiàn)為電阻值的變化。BICEP2實驗中的TES測輻射熱計被配置為具有256個偏振敏感點。
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的BICEP2望遠鏡
超導BICEP2 TES測輻射熱計。
每個TES測輻射熱計的電阻值變化會導致電流的調整,然后會被連接著的SQUIDs(超導量子干涉器件)進行放大。要把超導焦平面微波傳感器和SQUID陣列在超冷環(huán)境下得到的512個測量結果轉化到相對溫暖的南極環(huán)境中,就需要用到一個創(chuàng)新的數(shù)字頻率復用(DFMUX)方案,該方案是采用Xilinx Virtex-4 FPGA來實現(xiàn)的。這個方案是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開發(fā)的,目的是使得進入低溫恒溫器對焦平面微波傳感器陣列進行冷卻的線要最少,同時不能降低每個測輻射熱計的噪聲性能。
這個16:1的多路復用系統(tǒng)合成了一組載波頻率梳,通過一根信號線進入低溫恒溫器,每一個測輻射熱計都使用一個模擬濾波器來調整到一個獨特的窄頻帶,并且由一個載波信號做偏置。每一個測輻射熱計都會響應時變入射微波輻射,產生一個變化的電阻值,導致電流的調整,并在每個載波頻率周圍產生調幅(AM)邊帶。測輻射熱計的輸出被合成到一起形成一個已調制的“sky signal”,然后該信號被送回到室溫電子設備中,通過FPGA來進行解調,下面是一個框圖:
這個DFMUX設計使用了Virtex-4 FPGA的片內邏輯、存儲器以及DSP功能來實現(xiàn)解調、降頻轉換、抽取、濾波、時間戳以及緩沖。在FPGA中實現(xiàn)了一個MicroBlaze軟處理器來管理系統(tǒng)中的數(shù)據(jù)流,該處理器上運行的是Linux操作系統(tǒng)。
-
頻率
+關注
關注
4文章
1560瀏覽量
60327 -
輻射
+關注
關注
1文章
607瀏覽量
36991 -
調幅
+關注
關注
1文章
45瀏覽量
2449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玩轉FPGA,賽靈思FPGA設計大賽開賽啦
提交FPGA設計方案,贏取賽靈思FPGA開發(fā)板
玩轉FPGA 賽靈思(xilinx)FPGA設計大賽獲獎名單?。?!
:“玩轉FPGA 賽靈思(xilinx)FPGA設計大賽”獲獎獎品展示
如何利用賽靈思28納米工藝加速平臺開發(fā)?
詳解賽靈思All Programmable Smarter Vision解決方案
基于賽靈思FPGA的數(shù)字頻域干擾抵消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