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1作為由ARM驅動的芯片,引起了許多關注,尤其是對于眾多果粉而言更是一件興奮的事情。
因此,我們對這些設備及其生態(tài)做了一些比較傳統(tǒng)典型的評估,仔細研究新M1的性能,同傳統(tǒng)的x86進行對比。
M1的CPU是5nm 8個大小核設計,具有4個性能內(nèi)核和4個效率內(nèi)核。
其中,以用戶為中心的需要低延遲的前臺任務將在性能核心上運行,對延遲要求較低的后臺任務在四個效率內(nèi)核上運行。
除了8個CPU內(nèi)核,Mac Mini中的M1還具有8個GPU內(nèi)核,總共128個執(zhí)行單元,盡管在新架構上獲得關于“蘋果VS非蘋果”的準確基準測試非常困難,但是我很有信心地說,這確實是世界領先的設計。
可能在現(xiàn)有的CPU中有比M1更快的CPU,但如果在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并沒有可以與其進行競爭的電腦和服務器CPU。
同樣的,或許可以使用高端Nvidia或Radeon臺式機卡擊敗M1的GPU,但二者會在功耗、物理尺寸和熱量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ARM架構的擴張
與傳統(tǒng)的Windows、Linux和macOS的架構基礎64位X86相比,ARM架構通常會有電源效率優(yōu)勢,這種能效優(yōu)勢使得ARM很早就贏得了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領域的壓倒性勝利,其毫瓦級別的能耗使其在之后開始侵占數(shù)據(jù)中心領域,即使單個ARM處理器的性能通常不及他們的x86同類產(chǎn)品,但它們在完成相同工作量時,所需的功耗和散熱更低。
臺式機和傳統(tǒng)筆記本電腦是64位x86架構的最后堡壘,在這些設備中,性能以及運行經(jīng)典的操作系統(tǒng)和軟件堆棧能力是最重要的評估標準。
近些年,基于ARM架構的臺式機逐漸多了起來,盡管它們往往運行速度慢且大多數(shù)處在低端市場,例如Pinebook Pro設備等。
不過,蘋果的新型M1 SoC絕對不屬于低端市場的產(chǎn)品之一,M1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為功能強大且相對于傳統(tǒng)PC架構而言具有競爭力的產(chǎn)品。
M1具體表現(xiàn)如何?
Geekbench 5.3.0
我們試圖將M1與其基于x86架構的競品進行直接的性能比較。在我們的設備測評中,通常非常依賴通用的綜合基準測試套件,該套件可以針對平臺進行各種測試,最終生成一個直觀的分數(shù)。
但遺憾的是,并非所有基準測試的套件都能在macOS上運行,很少有套件能夠在Apple silicon上運行,而且?guī)缀鯖]有能夠在Apple Silicon的macOS 11上運行的套件。
不過,Geekbench 5.3.0是個例外,其全新版本已經(jīng)能在Apple Silicon macOS本地運行。。
在Geekbench的測試中,無論是單線程CPU還是多線程CPU,M1都以最高的分數(shù)擊敗了競爭對手。而在OpenCL GPU測試中,M1依然以19482分的成績擊敗了i7-1185G7和Ryzen 7 4700U。
Cinebench R23
Cinebench的最新版R23提供了對ARM版本macOS的支持,它通常比Geekbench更受歡迎,盡管有人批評其使用Maxon圖形渲染軟件面向范圍過于狹窄。
但我們認為它既能分辨CPU之間的差距,有比Geekbench更加接近現(xiàn)實世界的期望和Passmark通用基準。
在用Cinebench測試中,蘋果M1以7804分的成績輕松擊敗了4核8線程i7-1185G7和8核8線程Ryzen 7 4700U,而8核8線程Ryzen 9 5950X的分數(shù)達到了11850,遠超M1,不過值得注意的是,M1的八個內(nèi)核中只有四個是Firestorm的高性能版本,5950X的功耗(TDP)則是Mac Mini整個系統(tǒng)功耗的三倍以上。
在接下來的單線程測試中,M1以1520分的成績幾乎與Intel的i7-1185G7持平,Ryzen 9 5950X則以1625分的成績超過M1。
如果將世界領先的單線程x86 CPU Ryzen 9 5950X和M1都限制為在4個線程,再次運行Cinebench R23,5950X與M1的4個高性能內(nèi)核同時運行,M1性能提升8.3%。
游戲與瀏覽器測試
瀏覽器的基準測試是一項可以在不同架構之間進行良好轉換的測試,因為它可以衡量相對真實的任務,例如復雜的操作在Web瀏覽器中呈現(xiàn)出的效果。
盡管像Jetstream 2.0和Speedometer之類的基準測試仍然具有綜合性,但它們可以模擬每個用戶所期望工作的世界操作,完成一些細節(jié)性任務。
通過測試瀏覽器,M1驅動的Mac Mini表現(xiàn)出色,當在Apple Silicon上使用Safari時,比用Ryzen 4700U驅動的Acer Swift 3和用 Rosetta運行x86 Google Chrome時分數(shù)都要高。
不過可能這些測試結果無法與實際的瀏覽體驗進行直接比較,它們都是運行速度非??斓脑O備,在Web和其他地方都會比較流暢,而Mini及其M1 ARM體系結構也并不慢。
Mac Mini的M1處理器與最新的iPad和iPhone中的A12 Z和A14 Bionic共享ARM架構,而蘋果在其App Store中為這些設備提供了共同的測試應用程序3D mark的Slingshot Extreme移動游戲測試套件。
可以從圖表中看出,M1表現(xiàn)最優(yōu)秀,如果想要在Mac Mini上玩手機游戲,那么只要該應用能適配電腦,就會得到一流的體驗。
功耗
測試Ryzen7 4700u和Mac Mini功耗的方法不太相同。
對于Mac Mini而言,測試整個系統(tǒng)的功耗很簡單,將其插入Kill-A-Watt儀表,然后觀察顯示屏。
測試由Ryzen 7 4700u驅動的Acer Swift 3時,測試了空閑狀態(tài)以及運行pigz -p1、pigz -p4和pigz -p8的狀態(tài),使用Linux實用程序powertop,同時重復運行每個工作負載,直到電池放電穩(wěn)定到不超過0.1w波動。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比較并不是特別公平,Acer Swift 3必須為顯示器供電,而Mac Mini則使用分立顯示屏,不過結果依然很明顯,由M1驅動的Mac Mini所消耗的電量依然比Swift少。
ARM與x86之間的競賽升級
盡管嘗試在少數(shù)通用的平臺上對全新的體系結構進行基準測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很明顯,M1確實將高性能與高效率結合在了一起,這里測試的Mac Mini,其功耗和散熱特性不受限制時,M1的性能超過一些高性能移動CPU。
不過,M1也并非十分強大,如果競爭對手將更多的核心和線程帶入到大規(guī)模的并行競爭中,那么M1可能會被擊敗,不過競爭對手只能在功率和熱差異嚴重的情況下這樣做,可能在制造成本上也存在巨大差異。
除了對大規(guī)模并行的工作負載感到困惑之外,蘋果公司顯然已經(jīng)打破了高性能ARM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設計的局限,即可以構建一個即使是在高性能水平之下也能與x86競爭的ARM系統(tǒng)。
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蘋果公司第一代ARM筆記本電腦,還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新Mac Pro的后續(xù)設計可能具有8個性能核心,而不是4個。
另外,M1是基于臺積電5nm工藝制造的,該工藝比目前AMD和Intel使用的工藝更小,Intel即將推出的Rocket Lake臺式機CPU預計將在14nm上運行,而 AMD的5nm Zen 4架構應在2021年上市。
責任編輯:pj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885瀏覽量
235057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1076瀏覽量
216998 -
瀏覽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40瀏覽量
3628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軟通動力旗下智通國際推出恒悅商用臺式機新品

國產(chǎn)工控機與國產(chǎn)臺式機的區(qū)別及選購指南
基于兆芯開先KX-7000處理器的智微華光E700-ZD系列臺式機發(fā)布

服務器電源和臺式機電源有什么區(qū)別
NVIDIA推出GeForce RTX 50系列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GPU
紫光計算機推出UNIS D3890 G2s臺式機產(chǎn)品
發(fā)現(xiàn)基于Zen 5架構的AMD Threadripper “Shimada Peak” 96核和16核CPU

AMD即將推出的 Hawk Point Refresh“Ryzen 200”APU 將應對 Intel 的 Raptor Lake Refresh “Core 200”CPU

同方超翔Z860-T7M臺式機正式發(fā)布
英特爾發(fā)布酷睿Ultra 200S系列臺式機處理器
服務器cpu和臺式機cpu區(qū)別
酷睿13/14代臺式機CPU“縮缸”問題已解決:全面解析+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