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IGBT是由BJT(雙極型晶體管)和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所構成,IGBT中的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實際上就是由本章前文所述的一對PN結和PIN結所組成,如圖所示,其工作過程中的IV特性同樣可以通過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連續(xù)性方程和載流子濃度分布來推導得出,因過程較為繁瑣,這里不贅述詳細的推導過程,僅僅把推導邏輯做一個梳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根據這個邏輯,并參考前面關于PN結和PIN結的推導過程來嘗試推演一下。
回顧之前對于PN結構和PIN結構的分析,穩(wěn)態(tài)下BJT內部的電荷分布(少子)大致可以描繪如圖中曲線所示。
在N-base區(qū),摻雜濃度足夠低,電子濃度和空穴濃度處處相等,擴散電流和復合電流同時存在;在集電區(qū)和發(fā)射區(qū)的P+區(qū)域,摻雜濃度足夠高,少子迅速被復合,少子復合電流遠大擴散電流。
-
MOSFET
+關注
關注
150文章
8600瀏覽量
220385 -
場效應管
+關注
關注
47文章
1185瀏覽量
66869 -
IGBT
+關注
關注
1278文章
4068瀏覽量
254512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10019瀏覽量
141616 -
PN結
+關注
關注
8文章
492瀏覽量
5015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IGBT中的若干PN結—PNPN結構介紹

[中階科普向]PN結曲率效應——邊緣結構
PN結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pn結二極管?
關于PN結光伏理論的若干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