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三上|欧美在线视频五区|国产午夜无码在线观看视频|亚洲国产裸体网站|无码成年人影视|亚洲AV亚洲AV|成人开心激情五月|欧美性爱内射视频|超碰人人干人人上|一区二区无码三区亚洲人区久久精品

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硅通孔技術可靠性技術概述

半導體封裝工程師之家 ? 來源:半導體封裝工程師之家 ? 作者:半導體封裝工程師 ? 2024-04-12 08:47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共讀好書


劉倩,邱忠文,李勝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摘要:

為了響應集成電路行業(yè)更高速、更高集成度的要求,硅通孔技術(ThroughSilicon Via, TSV)成為了半導體封裝核心技術之一,解決芯片垂直方向上的電氣和物理互連,減小器件集成尺寸,實現(xiàn)封裝小型化。本文介紹了硅通孔技術的可靠性,包括熱應力可靠性和工藝技術可靠性兩方面。過大熱應力可能會導致通孔側壁粗糙,并影響內部載流子遷移率,從而使器件功能失效??梢酝ㄟ^采用熱硅通孔、淺層溝槽隔離技術、合理調整通孔結構和深寬比來減小熱應力。TSV 工藝可靠性主要體現(xiàn)在通孔側壁光滑程度和通孔導電材料填充效果,可通過循環(huán)氧化、在電鍍液中加入抑制劑和加速劑以及熔融法進行改善。

引言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摩爾定律引導著集成電路行業(yè)朝著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目標邁進,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但隨著集成電路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對芯片能夠實現(xiàn)越來越多功能的要求也更加急迫,通過不斷縮小芯片特征尺寸來提高系統(tǒng)集成程度和處理速度的局限性就凸顯出來。當芯片的尺寸不斷減小,會出現(xiàn)散熱降低、泄露電流增加等問題,導致器件性能參數(shù)漂移,器件甚至直接失效[1]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研究:一方面積極研究使用新型材料和結構來設計制造器件,實現(xiàn)摩爾定律的延續(xù);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二維結構,在平面的基礎上向垂直方向發(fā)展,實現(xiàn)高密度小尺寸封裝。三維封裝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使得器件封裝密度的不斷提高成為了可能,如何將多個芯片在垂直方向上進行層疊并實現(xiàn)電氣互連成為了未來集成電路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即芯片互連。

為了在芯片與芯片、芯片與基板之間進行信號的傳遞,芯片互連技術對于實現(xiàn)物理連接和電氣連接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中,硅通孔技術是實現(xiàn)這種物理和電氣連接的關鍵技術之一,該技術是在垂直方向上堆疊的晶圓之間制作通道,在通孔內進行高導電性材料的填充,晶圓以較大密度堆疊在一起,從而能夠實現(xiàn)目前電子器件多功能集成且封裝尺寸更小的技術要求。因此,TSV 也被稱第四代互連封裝技術,為加快三維集成封裝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提供了可能[2] 。

1 可靠性概述

目前,TSV 技術主要是以小孔徑尺寸和高深寬比通孔為發(fā)展目標和方向,不僅帶來了集成電路行業(yè)發(fā)展的機遇,也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作為實現(xiàn)晶圓或芯片之間電氣和物理連接的重要技術,TSV 技術對于三維封裝技術的實現(xiàn)以及多系統(tǒng)整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TSV 技術的高可靠性對于高集成度芯片可靠性發(fā)展至關重要,其可靠性涉及了熱應力和工藝等方面。

隨著三維封裝技術的應用和芯片封裝密度的增大,芯片工作時不能迅速有效散熱,會引起嚴重的熱應力問題[3] 。銅、硅和二氧化硅的熱膨脹系數(shù)之間有較大的差別,這種不同材料間熱膨脹系數(shù)的差距引起的熱應力會使得二氧化硅和填充材料之間的界面發(fā)生分層,導致器件出現(xiàn)性能參數(shù)漂移、使用壽命縮短等問題,會嚴重影響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4, 5] 。另外,在高溫下,硅通孔的存在引入的熱應力會使器件有源區(qū)受到影響,使得器件內部載流子遷移率發(fā)生改變,也可能會引起器件發(fā)生重大的可靠性問題[6] 。根據(jù)研究顯示,孔徑大的硅通孔會產生較大的熱應力,這種熱應力的存在會改變晶體管內部的載流子遷移率。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在 100 MPa 應力的作用下,晶體管內部載流子的遷移率能達到 7 % [7] 。因此,解決硅通孔引起的熱應力問題對于保證器件的正常使用至關重要。

從工藝角度考慮,目前通用的硅通孔刻蝕技術有兩種,干法刻蝕和濕法刻蝕,其中干法刻蝕工藝中常用的是 Bosch 刻蝕。先使用六氟化硫氣體與硅刻蝕反應形成通孔,然后用八氟環(huán)丁烷氣體與之反應,在通孔的內側和底部形成鈍化膜,再使用六氟化硫刻蝕鈍化層和硅層[8] 。這種刻蝕和鈍化過程相間進行的干法刻蝕方法會導致通孔的內側壁粗糙,產生扇貝紋,如圖 1 所示,進而妨礙了后續(xù)其他導電材料的填充,致使導電材料和硅層之間的界面不平滑,從而嚴重影響了 TSV 的導電性能,進而影響芯片的功能和使用壽命[9] 。因此,通過改進當前的技術工藝,可以進一步提高 TSV 技術的可靠性,從而提高三維封裝可靠性。

2 熱應力可靠性

2.1 采用 TTSV 降低 TSV 熱應力

對于三維集成技術來說,實現(xiàn)了多層疊堆和高集成度,卻不可避免地影響芯片的散熱問題。從提高導熱性能方面出發(fā),可以采用熱硅通孔(thermal through siliconvia,TTSV)來促進垂直方向上堆疊的芯片之間產生的熱量傳遞,增強芯片的散熱,以減小熱應力的產生。通過插入具有銅芯和氧化物襯底的 TTSV,最高芯片溫度將顯著降低約 62 ℃[10] 。不同于傳統(tǒng)的 TSV,TTSV 有較高的熱傳導率,能夠迅速傳導熱量。崔玉強[11]等通過有限元方法仿真發(fā)現(xiàn),與使用鎢、銅作為 TTSV 導熱芯相比,使用碳納米管作為 TTSV 的導熱芯材料能夠明顯降低芯片溫度。盡管與其他填充材料相比,碳納米管的傳熱性能十分突出,在芯片降溫方面優(yōu)勢顯著,但是其在實際應用當中仍然有較多問題函待解決,例如,碳納米管的成本與性能之間的矛盾,且工藝復雜等。

2.2 采用 STI 降低 TSV 熱應力

目前常用的改善器件內部熱應力問題的方法是在硅通孔附近劃分一個保留區(qū)域(keep-outzoneKOZ [12] ,一般不會將對應力敏感的器件放置在載流子遷移率大于5 %的區(qū)域內。這種方案雖然改善了熱應力對載流子遷移率的消極影響,卻使得襯底面積被大量浪費,也不能適應高集成度的需求。一種淺層溝槽隔離技術(ShallowTrench IsolationSTI)可以在提高襯底面積利用率的同時更有效地降低硅通孔熱應力的產生,這種 STI 技術是通過在硅通孔和有源區(qū)之間刻蝕一圈淺層溝槽來減小熱應力。先在半導體基底上沉淀一層氮化硅,接著通過腐蝕在 KOZ 區(qū)得到一個溝槽,然后將溝槽進行氧化,沉淀二氧化硅,最后對側壁進行平坦化,提高其光滑程度。相關試驗發(fā)現(xiàn),這種技術會引起硅通孔周圍產生壓縮應力[13] ,將該應力充分利用,使其與硅通孔所引入的熱應力進行疊加抵消,可以明顯削弱熱應力。通過仿真計算對比使用 STI 技術的 TSV 和沒有 STI TSV KOZ區(qū),STI 技 術 使 得 KOZ 減 小 了(0.644~4.346μm10.3~25.8% [14] 。事實證明使用淺層溝槽隔離技術可以有效減小 KOZ 區(qū)域大小,從而在不浪費面積的同時,降低了熱應力的負面影響。孫漢

[15]等人為了解決大尺寸硅通孔結構熱應力問題,設計了一種熱應力釋放槽結構。通過仿真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釋放槽的存在,TSV 槽外的熱應力約為沒有釋放槽 TSV 50 %,同時還減小了 KOZ區(qū)的面積,提高襯底面積使用率,且應力釋放槽與硅通孔的距離越遠,基片表面熱應力的減小程度越大。

2.3 不同深寬比和通孔結構的影響

采用有限元軟件對銅填充 TSV 進行仿真分析,得出其等效熱應力大小及分布。仿真分析表明,最大熱應力出現(xiàn)在金屬層與介質層的界面處,且最大熱應力點與最高溫度值點相對應。當硅通孔的孔徑大小不變時,隨著通孔深度的不斷增大,其產生的最大熱應力也隨之減小,同時通孔附近的最高溫度值也隨之降低,這說明通孔越深,TSV 的散熱性能越強;當 TSV 深度保持不變,通孔的尺寸越小時,其熱應力越小,即硅通孔的深寬比越大,產生的熱應力就越小,其散熱功能越強[17, 18] 。

通孔結構對于熱應力也有一定影響。將圓柱型 TSV與圓臺型 TSV 的熱應力等效值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圓臺型TSV 熱應力比圓柱型的大,且圓臺型的平均溫度也比圓柱型的高,這表明圓柱型硅通孔能夠更好的進行散熱。另外,根據(jù)熱應力云圖可以發(fā)現(xiàn),圓臺型 TSV 的熱應力主要集中在小孔徑處,而圓柱型 TSV 的熱應力主要集中在上表面。總的來說,圓柱型硅通孔的總體散熱性能明顯強于圓臺型,但圓臺型硅通孔的熱應力更集中,在大孔徑處的熱應力反而低于圓柱型的[19] 。掌握通孔結構和不同深寬比通孔對 TSV 熱應力的影響,可以更好地進行硅通孔散熱方面的設計,對其可靠性也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3 工藝可靠性

3.1 降低通孔內壁扇貝紋起伏

硅片經過刻蝕工藝形成硅通孔,不同的刻蝕工藝會得到不同光滑程度的通孔內側,而內側的光滑程度對于后續(xù)進行金屬導電材料的填充有著直接的影響,填充效果對于 TSV 的物理和電氣連接可靠性來說至關重要。目前廣泛使用的硅通孔刻蝕技術之一是Bosch 刻蝕技術,但該方法不可避免地會在通孔內壁形成扇貝紋[20] 。通孔內壁的光滑程度越高,硅通孔引起的平均熱應力也會越小。同時,內壁扇貝紋的形成會引起峰值應力的產生,其值明顯高于平均熱應力,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使得峰值應力所在區(qū)域的應力差異過大,這種應力值差異甚至會引起硅通孔的結構失效,嚴重影響 TSV 技術的可靠性[8] 。因此,降低通孔內壁扇貝紋的出現(xiàn)對于提高硅通孔以及芯片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Morikawa 等人[21]采用平面磁中性環(huán)路放電等離子體深孔刻蝕技術,雖然能夠得到高深寬比和無扇貝紋的通孔,但通孔側壁仍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趙鴻[22]等人基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技術也實現(xiàn)了小孔徑、高深寬比通孔的刻蝕,并且,使用 ICP 技術能夠降低襯底溫度,同時縮短刻蝕和鈍化時間,削弱了扇貝紋起伏幅度,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采用反應離子刻蝕(RIE)技術避免了通孔頂部的側壁波紋,與傳統(tǒng)的 Bosch 刻蝕工藝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最大均方根粗糙度由 15.1 nm 降至6.89 nm [23] 。采用循環(huán)氧化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扇貝紋的出現(xiàn)。先將硅片進行熱氧化操作,之后通過濕法腐蝕進行清洗,可以得到較為光滑的通孔內側壁。經過重復循環(huán)高溫熱氧化和腐蝕二氧化硅的過程 , 可明顯減小扇貝紋尺寸,得到更加光滑的硅通孔內壁[24] 。

3.2 導電材料填充技術

硅是一種半導體材料,通過在通孔中進行導電物質的填充來實現(xiàn)硅通孔的導電性能,其中銅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導電物質。通孔導電材料填充技術的主要關鍵點在于一方面要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地進行通孔導電材料的填充,另一方面又要保障填充后通孔內部無空洞,且在受到劇烈溫度變化刺激時,界面不會發(fā)生分層或開裂等現(xiàn)象[6] 。為了達到通孔內部無空洞的填充效果,在減緩金屬在硅片表面沉積速度的同時需要提高金屬在硅通孔內的沉積速度,可以通過在電鍍液中加入抑制劑和加速劑等添加劑的方法實現(xiàn)。這兩種添加劑的存在可以在電鍍過程中減小電鍍液的表面張力,同時增強其分散能力。當下常用的加速劑通常是小分子含硫有機物,可加速銅離子的沉積;常用的抑制劑一般是大分子物質,如聚乙二醇,這種抑制劑可以吸附在通孔頂部和底部的表面,從而抑制頂部和底部的沉積速率[25] 。

熔融法填充硅通孔是一種可以實現(xiàn) TSV 通孔導電材料快速、無空洞填充的技術,在真空壓力下將熔融狀態(tài)的金屬填充進通孔中,可以實現(xiàn)快速、無空洞的充填,且生產效率高,但是在多次高低溫循環(huán)的過程中,由于不同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也不同,金屬材料填充物與硅之間的界面會產生裂縫[26] 。采用一種新的 Bi-Sn-Ag 合金材料作為硅通孔的導電填充材料,這種新型材料可用于超小尺寸通孔的填充,且具有高耐熱性(>260 ℃)和低溫填充能力(<300 ℃),填充效率高[27] 。

4 結束語

在未來先進封裝技術中,硅通孔技術是支撐多芯片垂直方向上物理和電氣連接的關鍵技術。該技術順應了集成電路高密度、快速響應速度、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發(fā)展趨勢,滿足未來電子設備更小尺寸封裝結構和多功能集成的需求。因此,提高硅通孔技術的可靠性可以推動集成電路行業(yè)的高速可靠發(fā)展。

本文主要從兩方面介紹 TSV 可靠性,熱應力可靠性和工藝可靠性。從熱應力角度,可以采用TTSV增強散熱,利用 STI 技術有效降低 KOZ,同時掌握通孔結構和不同深寬比對 TSV 設計有重要意義。在工藝可靠性方面,采用循環(huán)氧化法可明顯削弱扇貝紋起伏,提高 TSV 內壁的平滑程度;在電鍍液中加入抑制劑和加速劑兩種添加劑,可較大程度地改善導電材料在通孔內的填充效果;熔融法填充技術可以實現(xiàn)高效率、無空洞的導電材料填充。如今,雖然高可靠性的硅通孔技術的工藝成本仍較高,但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與成熟,TSV 技術會被大量應用于三維封裝,推動集成電路朝著更小尺寸、更多功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高可靠度的方向發(fā)展。


原文標題:硅通孔技術可靠性技術概述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半導體封裝工程師之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25

    文章

    12070

    瀏覽量

    368490
  • 硅通孔
    +關注

    關注

    2

    文章

    26

    瀏覽量

    11992
  • 硅通孔技術
    +關注

    關注

    0

    文章

    3

    瀏覽量

    349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元器件可靠性領域中的 FIB 技術

    元器件可靠性領域中的FIB技術在當今的科技時代,元器件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當前,國內外元器件級可靠性質量保證技術涵蓋了眾多方面,包括元器件補充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30 14:51 ?155次閱讀
    元器件<b class='flag-5'>可靠性</b>領域中的 FIB <b class='flag-5'>技術</b>

    提供半導體工藝可靠性測試-WLR晶圓可靠性測試

    、低成本的可靠性評估,成為工藝開發(fā)的關鍵工具,本文分述如下: 晶圓級可靠性(WLR)技術概述 晶圓級電遷移評價技術 自加熱恒溫電遷移
    發(fā)表于 05-07 20:34

    電機微機控制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

    針對性地研究提高電機微機控制系統(tǒng)可靠性的途徑及技術措施:硬件上,方法包括合理選擇篩選元器件、選擇合適的電源、采用保護電路以及制作可靠的印制電路板等;軟件上,則采用了固化程序和保護 RAM 區(qū)重要數(shù)據(jù)等
    發(fā)表于 04-29 16:14

    IGBT的應用可靠性與失效分析

    包括器件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問題包括安全工作區(qū)、閂鎖效應、雪崩耐量、短路能力及功耗等,使用可靠性問題包括并聯(lián)均流、軟關斷、電磁干擾及散熱等。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25 09:38 ?1020次閱讀
    IGBT的應用<b class='flag-5'>可靠性</b>與失效分析

    高密度系統(tǒng)級封裝:技術躍遷與可靠性破局之路

    本文聚焦高密度系統(tǒng)級封裝技術,闡述其定義、優(yōu)勢、應用場景及技術發(fā)展,分析該技術在熱應力、機械應力、電磁干擾下的可靠性問題及失效機理,探討可靠性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4 13:49 ?374次閱讀
    高密度系統(tǒng)級封裝:<b class='flag-5'>技術</b>躍遷與<b class='flag-5'>可靠性</b>破局之路

    可靠性測試結構設計概述

    深入理解設計規(guī)則,設計者可在可靠性測試結構優(yōu)化中兼顧性能、成本與質量,推動半導體技術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1 14:59 ?504次閱讀
    <b class='flag-5'>可靠性</b>測試結構設計<b class='flag-5'>概述</b>

    電路可靠性設計與工程計算技能概述

    電路可靠性設計與工程計算通過系統(tǒng)學習電路可靠性設計與工程計算,工程師不僅能提高電路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還能優(yōu)化產品設計過程,減少潛在的故障風險,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消費者信任度。為什么工程師需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26 17:08 ?314次閱讀
    電路<b class='flag-5'>可靠性</b>設計與工程計算技能<b class='flag-5'>概述</b>

    詳解晶圓級可靠性評價技術

    隨著半導體工藝復雜度提升,可靠性要求與測試成本及時間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晶圓級可靠性(Wafer Level Reliability, WLR)技術通過直接在未封裝晶圓上施加加速應力,實現(xiàn)快速、低成本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26 09:50 ?681次閱讀
    詳解晶圓級<b class='flag-5'>可靠性</b>評價<b class='flag-5'>技術</b>

    集成電路前段工藝的可靠性研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對集成電路工藝的可靠性進行了簡單的概述,本文將進一步探討集成電路前段工藝可靠性。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18 16:08 ?830次閱讀
    集成電路前段工藝的<b class='flag-5'>可靠性</b>研究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評價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評價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涉及多個關鍵技術和層面,本文分述如下:可靠性評價技術概述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04 09:17 ?536次閱讀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b class='flag-5'>可靠性</b>評價

    聚焦離子束技術在元器件可靠性的應用

    近年來,聚焦離子束(FocusedIonBeam,F(xiàn)IB)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分析和微加工技術,在元器件可靠性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07 14:04 ?379次閱讀
    聚焦離子束<b class='flag-5'>技術</b>在元器件<b class='flag-5'>可靠性</b>的應用

    玻璃通(TGV)技術深度解析

    的性能和可靠性,還推動了整個電子封裝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本文將對TGV技術的基本原理、制造流程、應用優(yōu)勢以及未來發(fā)展進行深度解析。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02 14:52 ?3150次閱讀

    TSV三維堆疊芯片的可靠性問題

    TSV 三維封裝技術特點鮮明、性能好、前景廣闊, 是未來發(fā)展方向,但是 TSV 堆疊芯片這種結構和工 藝復雜的提高,為三維封裝的可靠性控制帶來了 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 4 個方面 :(1) TSV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30 17:37 ?1431次閱讀

    先進封裝中的TSV/技術介紹

    Hello,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分享下什么是先進封裝中的TSV/技術。 TSV:Through Silicon Via,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17 14:17 ?2057次閱讀
    先進封裝中的TSV/<b class='flag-5'>硅</b>通<b class='flag-5'>孔</b><b class='flag-5'>技術</b>介紹

    PCB高可靠性化要求與發(fā)展——PCB高可靠性的影響因素(上)

    可靠性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在焊接點的結合力、熱應力管理以及焊接點數(shù)量的增加等方面。本文將探討影響PCB可靠性的關鍵因素,并分析當前和未來提高PCB可靠性的制造技術發(fā)展趨勢。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1 11:20 ?1318次閱讀
    PCB高<b class='flag-5'>可靠性</b>化要求與發(fā)展——PCB高<b class='flag-5'>可靠性</b>的影響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