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壓器初級電感電流工作在連續(xù)導通模式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每個開關周期結束時,電感電流沒有降到0,而是降到某一個電流值ILp(min);每個開關周期開始時,電感電流從初始值ILp(min)開始增加。每個開關周期開關管關斷時,電感儲存能量,并沒有完全釋放。
反激變換器次級繞組平均電流等于輸出電流Io,如果Io降低,iNS也隨之降低,其斜率向下的梯形波整體向下移動。當Io降低到一個值時,iNS最小值降低到0,iNS從梯形波變?yōu)槿遣?,反射到初級繞組電流iLp最小值也降低到0,ILp(min)=0,即:每一個開關周期開始時,iLp初始值為0;每個開關周期結束時,iLp剛好降低到0,這種工作模式稱為臨界導通模式CRM Critical ConductionMode。
反激進入到臨界導通模式后,Io進一步降低,iNS降為0后,輸出二極管D自然關斷不再導通;然而,此時開關周期時間還沒有結束,iNS在開關周期結束之前提前下降到0,輸出二極管D提前關斷;后面一段時間,iNS將保持為0不變,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下一個開關周期開始。在開關周期中,iNS的電流波形在中間出現(xiàn)不連續(xù)(斷續(xù))狀態(tài),反射到初級繞組iLp的電流波形在中間出現(xiàn)不連續(xù)(斷續(xù))狀態(tài),這種工作模式稱為非連續(xù)(斷續(xù))導通模式DCM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反激變換器工作在斷續(xù)導通模式DCM時,電路有3種工作狀態(tài), ton和toff1與連續(xù)導通模式CCM相同,多出一個工作狀態(tài)為toff2,此期間,iLm一直保持為0,輸出負載Ro完全由輸出電容Co放電來維持供電,因此,輸出電容Co的紋波電壓較大。
(a)開關管導通,輸出整流二極管不導通
(b)開關管關斷,輸出整流二極管導通
(c)開關管關斷,輸出整流二極管關斷
圖1非連續(xù)導通模式
斷續(xù)導通模式DCM控制簡單,容易設計,應用非常廣泛,其工作波形和實際測量波形如圖2所示。
(a)工作波形
(b) 測量波形
圖2非連續(xù)導通模式波形
在斷續(xù)導通模式toff2期間,初級繞組電感電流為0,電感相當于導線,開關節(jié)點電壓VDS等于Vin。實際電路中,開關節(jié)點電壓VDS為LC阻尼振蕩波形,L為初級繞組電感,C為開關管Q與變壓器輸出寄生電容之和,阻尼振蕩波形中間值為輸入電壓Uin。
反激變換器在斷續(xù)導通模式DCM工作時,磁通復位或伏秒值平衡只在ton和toff1時間段內有效,在整個開關周期內,磁通復位或伏秒值平衡無效。
輸出電流Io等于輸出二極管D的電流平均值ID:
變換器的輸入功率為:
忽略功率損耗,根據(jù)功率平衡原理;
因此:
輸出電壓Vo為:
反激變換器非連續(xù)導通模式DCM時,輸出電壓Vo與變壓器匝比n無關,輸出電壓Vo與輸入電壓Vin及占空比D相關,還與輸出電流負載有關。
反激變換器變壓器相當于耦合電感,具有儲能、隔離輸入和輸出功能,輸出不用電感,可以使用多繞組實現(xiàn)多路輸出。結構簡單,價格便宜。DCM系統(tǒng)沒有輸出整流二極管反向恢復的問題,變壓器磁通變化范圍(擺率)大,變壓器利用充分,系統(tǒng)功率級為一階轉遞函數(shù),反饋容易設計,但是,其輸入和輸出電流紋波大,效率低,功率低。CCM的輸入和輸出電流紋波小,可以傳輸更大功率,存在輸出整流二極管反向恢復的問題,系統(tǒng)功率級具有右半平面零點,系統(tǒng)不容易穩(wěn)定。為了穩(wěn)定,降低低頻增益率,系統(tǒng)瞬態(tài)變得響應緩慢。
反激變換器為了增大變壓器初級電感儲存能量,磁芯要開氣隙,同時增大飽和電流,缺點是變壓器漏感增大,初級開關管電壓尖峰增大,系統(tǒng)損耗增加,效率降低。
-
變壓器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7784瀏覽量
139379 -
DCM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6瀏覽量
27085 -
Flyback
+關注
關注
1文章
42瀏覽量
15257 -
反激變換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48瀏覽量
18615
原文標題:Flyback反激變換器:非連續(xù)導通模式DCM工作原理
文章出處:【微信號:adlsong2016,微信公眾號:松哥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反激變換器
設計反激變換器步驟Step1:初始化系統(tǒng)參數(shù)
反激變換器的設計步驟
大??偨Y的反激變換器設計筆記
反激變換器不同工作模式時的穩(wěn)態(tài)分析與設計
反激變換器的穩(wěn)態(tài)分析詳細資料說明

反激變換器的穩(wěn)態(tài)分析詳細說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