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刻蝕是半導體制造中的關鍵步驟,用于將設計圖案從掩膜轉移到硅片或其他材料上,形成電路結構。其原理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去除特定材料(如硅、金屬或介質層),以下是芯片刻蝕的基本原理和分類:
1. 刻蝕的基本原理
刻蝕的本質是選擇性去除材料,即只去除不需要的部分,保留需要的部分。根據刻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濕法刻蝕(Wet Etching)
原理:利用化學液體(如酸、堿或溶劑)與材料發(fā)生化學反應,溶解目標材料。
例子:
用氫氟酸(HF)腐蝕二氧化硅(???2SiO2?),形成接觸孔。
用堿性溶液(如KOH)各向異性蝕刻硅,制造斜面或V形槽。
特點:
設備簡單、成本低。
橫向腐蝕明顯,精度較低,不適合微小圖形。
(2)干法刻蝕(Dry Etching)
原理:通過等離子體或離子束轟擊材料表面,利用物理或化學作用去除原子。
常見技術:
反應離子刻蝕(RIE):結合等離子體和化學反應。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ICP):高密度等離子體實現(xiàn)高深寬比刻蝕。
深硅刻蝕(DRIE):用于制造高深寬比的硅結構(如MEMS器件)。
特點:
精度高、各向異性好,適合復雜圖形和深孔。
設備昂貴,參數控制復雜。
2. 刻蝕的核心機制
無論是濕法還是干法刻蝕,其核心機制包括以下兩種作用:
(1)化學腐蝕(Chemical Etching)
原理:刻蝕氣體或液體與材料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揮發(fā)性產物(如氣體或可溶物質)。
例子:
氟基氣體(如SF?、CF?)與硅反應生成SiF?(氣體)。
氫氟酸(HF)與二氧化硅(???2SiO2?)反應生成SiF?和水。
特點:依賴化學反應速率,選擇性高但各向異性差。
(2)物理濺射(Physical Sputtering)
原理:通過高能離子轟擊材料表面,物理擊出原子或分子。
例子:氬離子(Ar?)轟擊金屬或介質層,去除材料。
特點:各向異性好,但對掩膜層和底層材料損傷較大。
3. 刻蝕的關鍵參數
選擇性:只蝕刻目標材料,不損傷掩膜層或底層材料。例如,刻蝕二氧化硅時不損傷下方的硅襯底。
各向異性:控制橫向腐蝕,確保垂直方向刻蝕。干法刻蝕各向異性強,濕法刻蝕各向同性明顯。
深寬比:刻蝕深度與寬度的比值,高深寬比能力用于深孔或高密度結構(如TSV、FinFET)。
均勻性:保證晶圓內不同位置的刻蝕速率一致,避免圖形尺寸偏差。
4. 刻蝕的典型工藝流程
光刻定義圖案:通過光刻將設計圖案轉移到光刻膠或硬質掩膜上。
刻蝕:根據掩膜圖案,去除不需要的材料(如硅、金屬或介質層)。
去掩膜:移除剩余的光刻膠或硬質掩膜,完成圖形化。
5. 刻蝕的應用實例
晶體管制造:刻蝕多晶硅柵極、源漏極和溝道區(qū)域。
互連層:在金屬層或介質層上開孔(如接觸孔、通孔),實現(xiàn)上下層的電連接。
MEMS器件:通過深硅刻蝕制造懸空結構、腔體或微流體通道。
TSV(穿透硅通孔):在硅片上蝕刻深孔,用于3D芯片的垂直互連。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52瀏覽量
433998 -
刻蝕
+關注
關注
2文章
200瀏覽量
13293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濕法刻蝕:晶圓上的微觀雕刻
等離子體刻蝕和濕法刻蝕有什么區(qū)別
半導體濕法刻蝕殘留物的原理
芯片濕法刻蝕方法有哪些
芯片濕法刻蝕殘留物去除方法
ALE的刻蝕原理?

芯片制造中的濕法刻蝕和干法刻蝕

濕法刻蝕步驟有哪些
刻蝕工藝的參數有哪些

PDMS濕法刻蝕與軟刻蝕的區(qū)別
PDMS軟刻蝕技術的應用
離子束刻蝕機物理量傳感器 MEMS 刻蝕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