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晶格半導體
原文作者:晶格半導體
本文介紹了影響硅單晶電阻率均勻性的原因。
硅單晶片電阻率分布的特點
直拉硅單晶生長的過程是熔融的多晶硅逐漸結(jié)晶生長為固態(tài)的單晶硅的過程,沒有雜質(zhì)的本征硅單晶的電阻率很高,幾乎不會導電,沒有市場應用價值,因此通過人為的摻雜進行雜質(zhì)引入,我們可以改變、控制硅單晶的電阻率。
直拉硅單晶生長時,結(jié)晶過程依靠等溫規(guī)律完成,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晶體的邊緣總是先于中心結(jié)晶,于是,由于結(jié)晶時間不同,在晶體生長時,其等溫線必然是彎曲的;同時,在雜質(zhì)濃度較小時,可以將固相與液相中雜質(zhì)濃度的比值,也就是分凝系數(shù)K視為常數(shù),這樣一來,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由于生長結(jié)晶速度不同,不同等溫面的電阻率就不同,于是,當直拉硅棒被切割成硅片后,同一個硅片內(nèi)的電阻率就必然不會是均勻的。
受堝轉(zhuǎn)、晶轉(zhuǎn)、拉速等參數(shù)的影響,直拉硅單晶的生長界面通常都是凸向晶體,這就造成了在同一個硅片內(nèi),中心電阻率低,邊緣電阻率高。
硅單晶片電阻率均勻性的影響因素
1、摻雜晶體
根據(jù)摻雜晶體的不同,硅單晶分為摻入III族雜質(zhì)晶體B的P型單晶和摻入VI族雜質(zhì)P、As、Sb的N型硅單晶。
摻雜晶體不同,分凝系數(shù)K也不同,于是,根據(jù)等溫規(guī)律,K越接近于1時,同一硅片內(nèi)的電阻率均勻性就越好。常見摻雜晶體的K值如下表 。即摻B硅片,也就是P型硅片的均勻性要好于N型硅片。
2、晶向
在單晶生長過程中,由于硅原子之間的擠壓,無論<100>晶向還是<111>晶向的硅單晶,都會產(chǎn)生小平面。小平面處的雜質(zhì)濃度異于其他區(qū)域的現(xiàn)象叫小平面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會導致電阻率均勻性變差。而由于(111)面的原子面密度大于(100)面,所以<111>晶向的硅單晶的小平面效應會強于<100>晶向的硅單晶。因此,<100>晶向硅單晶的均勻性會好于<111>晶向的硅單晶。
3、拉晶參數(shù)
提高拉速,可以提高硅單晶的凝固速度,使固液界面趨于平坦,從而提高電阻率均勻性。提高硅單晶的晶體旋轉(zhuǎn)速度,可以通過強制對流抑制自然對流,使等溫面趨于平緩,也可以提高電阻率均勻性。當然,拉速過高或者晶轉(zhuǎn)過高,都有可能造成等溫面反轉(zhuǎn),使硅片邊緣電阻率值低于中心值,因此,拉速和晶轉(zhuǎn)都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另外,水平磁場的加入也可以有效抑制熱對流,提高電阻率均勻性。
4、中子嬗變摻雜
中子嬗變摻雜(NTD)是采用中子輻照的辦法來對材料進行摻雜的一種技術。當硅中的同位素30Si受到熱中子照射時,捕獲中子才產(chǎn)生放射性同位素31Si,隨后,31Si嬗變?yōu)榉€(wěn)定的同位素31P,從而達到了n型摻雜的目的。由于30Si的分布較均勻,因此,NTD單晶的電阻率均勻性可遠遠好于普通摻雜。
但是,由于過長的輻照時間會極大的增加成本,因此NTD單晶很難做到非常低的電阻率,但是對于目標電阻率在30~1000Ωcm的單晶,NTD技術可以良好的實現(xiàn)。中子嬗變摻雜一般用于區(qū)熔單晶。直拉單晶的中子嬗變摻雜盡管在理論上可以實現(xiàn),但由于這種單晶雖然具有良好的電阻率均勻性,但氧含量卻不如區(qū)熔單晶,同時成本又高于直拉單晶,因此市場應用不多。
5、退火
由于直拉硅單晶拉制過程中石英坩堝的使用,單晶中氧施主的引入無法避免。氧施主在單晶中存在, 會影響單晶電阻率。對于重摻單晶,這種影響并不顯著,但對于輕摻單晶,必須進行退火,以消除氧施主。
-
硅單晶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6462 -
電阻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9瀏覽量
10952
原文標題:硅單晶電阻率的均勻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電阻率、體積電阻率、表面電阻率的區(qū)別與測定方法
半導體電阻率的溫度依賴性
硅單晶外延層的質(zhì)量檢測與分析

電阻或電阻率測試的因素影響
shijidianli土壤電阻率大小受到因素的影響?
碳化硅單晶襯底加工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如何使用艾德克斯IT2800源表測量半導體材料表面電阻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