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日前宣布,材料工程獲得技術突破,能在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AI)時代加速芯片效能。應用材料表示,20年來首樁晶體管接點與導線的重大金屬材料變革,能解除7納米及以下晶圓工藝主要的效能瓶頸,由于鎢(W)在晶體管接點的電性表現(xiàn)與銅(Cu)的局部終端金屬導線工藝都已逼近物理極限,成為FinFET無法完全發(fā)揮效能的瓶頸,因此芯片設計者在7納米以下能以鈷(Co)金屬取代鎢與銅,藉以增進15%芯片效能。
采用鈷可優(yōu)化先進工藝金屬填充情形,延續(xù)7納米以下工藝微縮
鎢和銅是目前先進工藝采用的重要金屬材料,然而鎢和銅與絕緣層附著力差,因此都需要襯層(Liner Layer)增加金屬與絕緣層間的附著力;此外,為了避免阻止鎢及銅原子擴散至絕緣層而影響芯片電性,必須有障壁層(Barrier Layer)存在。
隨著工藝微縮至20納米以下,以鎢Contact(金屬導線及晶體管間的連接通道稱為Contact,由于Contact實際形狀為非常貼近圓柱體的圓錐體,因此Contact CD一般指的是Contact直徑)工藝為例,20納米的Contact CD中,Barrier就占8納米,Contact中實際金屬層為12納米(Metal Fill 8nm+Nucleation 4nm),Contact CD為10納米時,實際金屬層僅剩2納米,以此估算Contact CD為8納米時將沒有金屬層的容納空間,此時襯層及障壁層的厚度成了工藝微縮瓶頸。然而同樣10納米的Contact CD若采用鈷(如下圖),其障壁層僅4納米,而實際金屬層有6納米,相較于采用鎢更有潛力在7納米以下工藝持續(xù)發(fā)展。
金屬材料變革將影響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研發(fā)方向
目前中國半導體設備以蝕刻、薄膜及CMP發(fā)展腳步最快,此部分將以打入主流廠商產(chǎn)線、取得認證并藉此建立量產(chǎn)數(shù)據(jù)為目標,朝向打入先進工藝的前段晶體管工藝之遠期目標相當明確,然而相較國際主流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技術水平,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仍是追隨者角色,因此鈷取代鎢和銅的趨勢確立,將影響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尤其是蝕刻、薄膜及CMP的研究發(fā)展方向。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494瀏覽量
440658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10019瀏覽量
141619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09瀏覽量
279585 -
材料工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2018
原文標題:材料工程技術獲突破,將影響中國半導體設備研發(fā)
文章出處:【微信號:ic_park,微信公眾號: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功率半導體器件——理論及應用
從原理到應用,一文讀懂半導體溫控技術的奧秘
蘇州芯矽科技:半導體清洗機的堅實力量
海納半導體亮相2025中國浙江半導體裝備及材料博覽會
傳中國半導體設備產(chǎn)業(yè)將大規(guī)格重組
打破海外壟斷,青禾晶元:引領半導體鍵合新紀元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導體芯片公司
珠海泰芯半導體入選2024年度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作為產(chǎn)業(yè)上游關鍵,國產(chǎn)半導體材料進展如何?
作為產(chǎn)業(yè)上游關鍵,國產(chǎn)半導體材料進展如何?
半導體行業(yè)諧波監(jiān)測與治理系統(tǒng)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