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三上|欧美在线视频五区|国产午夜无码在线观看视频|亚洲国产裸体网站|无码成年人影视|亚洲AV亚洲AV|成人开心激情五月|欧美性爱内射视频|超碰人人干人人上|一区二区无码三区亚洲人区久久精品

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高性能半導體封裝TGV技術的最新進展

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 ? 來源:艾邦半導體網(wǎng) ? 2024-12-06 09:19 ? 次閱讀

摘要:在最近的半導體封裝中,采用硅通孔 (TSV) 技術已成為集成 2.5 和 3D Si芯片以及中介層的關鍵。TSV 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包括高互連密度、縮短信號路徑和提高電氣性能。然而,TSV 實施也存在電氣損耗、基板翹曲和高制造成本等挑戰(zhàn)。相比之下,基于玻璃的玻璃通孔 (TGV) 具有良好的特性,例如出色的絕緣性能、成本效益和可變的熱膨脹系數(shù) (CTE) 值,可減輕堆疊器件的翹曲。此外,它們還有助于小型化并支持高頻應用。本文概述了半導體封裝發(fā)展中玻璃基板、TGV 鉆孔技術、功能層沉積和銅填充工藝的最新進展。

1 簡介

隨著移動設備和物聯(lián)網(wǎng) (IoT) 的發(fā)展,人們正在開展三維 (3D) 封裝技術的研究,以實現(xiàn)更小更薄的封裝尺寸和更高的電氣可靠性。盡管半導體傳統(tǒng)上采用硅基板,但為了滿足移動電子設備和物聯(lián)網(wǎng)等先進電子元件的要求,對玻璃基板的需求也在增加。2022 年玻璃通孔 (TGV) 基板的市場規(guī)模估計為 6000 萬美元,預計到 2029 年將達到 4.805 億美元,2023 年至 2029 年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34.2% 。玻璃具有低介電常數(shù)、低電損耗和可變的熱膨脹系數(shù) (CTE),被認為是射頻通信和中介層應用的合適材料,需要形成精確的 TGV 來實現(xiàn)芯片之間的電連接。圖 1顯示了以玻璃和 TGV 作為中介層的 2.5D 半導體封裝應用的示例。

b54f9134-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圖1 適用于 2.5D 半導體封裝的玻璃中介層

與傳統(tǒng)的引線鍵合相比,TGV 可實現(xiàn)更密集的互連,從而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電信號。在玻璃基板上實施的 TGV 有助于抑制串擾和插入損耗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硅基 TSV 中很常見。玻璃出色的 RF 透明度使高頻信號能夠輕松通過 TGV 傳輸,從而實現(xiàn)高頻下的低電氣損耗和在無線通信和雷達應用中的高性能。此外,玻璃基板的剛性和絕緣性、低成本以及厚度約 100 ? 的超薄柔性玻璃基板的好處在電子封裝領域具有優(yōu)勢。而且,玻璃基板的熱穩(wěn)定性和機械穩(wěn)定性可實現(xiàn)更密集的互連和可擴展性,從而提高半導體性能。

優(yōu)化 CTE 對于實現(xiàn)可靠的 3D 封裝至關重要。與硅不同,非晶玻璃具有可變的 CTE,這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與其他材料的 CTE 不匹配而導致的翹曲。圖 2顯示了 2.5D 封裝中因 CTE 不匹配而導致的翹曲:(a) 顯示硅中介層的翹曲,而 (b) 演示了如何調整 CTE 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玻璃和基板之間的翹曲。

b554845a-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圖2 使用不同中介層材料的 2.5D 封裝,(a) 硅中介層,(b) 玻璃中介層

翹曲也是先進封裝領域面臨的一大難題,如具有高集成度和優(yōu)異散熱特性的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與傳統(tǒng)封裝相比,F(xiàn)OWLP 的厚度更薄,并且是在晶圓級進行加工,因此其翹曲程度遠高于芯片級。玻璃材料可調節(jié)的CTE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因基板變薄變大而引起的問題,在先進3D封裝領域具有很高的適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解決與Si相比熱導率較低、表面缺陷導致裂紋等難題。近日,隨著英特爾在Semicon Japan展會上宣布以TGV及相關技術實現(xiàn)“先進半導體封裝基板技術的下一代發(fā)展”,相關各類技術領域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本研究將探討玻璃基板上半導體3D封裝的高性能、可靠的TGV形成技術及相關研究。

2 TGV 形成技術

2.1 激光誘導選擇性蝕刻(LISE)

LISE 是一種 TGV 形成技術,該技術使用激光局部蝕刻照射區(qū)域以形成圖案。使用脈沖寬度極短(從飛秒到皮秒)的激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集中照射高能激光脈沖。在玻璃基板上形成 TGV 的過程中,激光在短時間內將高能量局部傳送到玻璃表面。這會引起熱機械效應,從而改變玻璃的表面膨脹和密度,從而產(chǎn)生對化學蝕刻敏感的區(qū)域。在這些區(qū)域用 KOH 等溶液進行化學蝕刻會形成納米衍射光柵結構(稱為納米凹坑),從而改變玻璃的表面。通過調節(jié)激光照射的脈沖能量和化學蝕刻條件,可以控制納米凹坑的大小,并獲得所需的通孔形狀。

利用LISE在熔融石英基底中制備納米衍射光柵結構也有報道。Jia等人使用波長為1030nm的單脈沖飛秒激光以不同的脈沖間隔照射平行線圖案,然后用85°C的KOH溶液進行5小時的選擇性蝕刻。脈沖持續(xù)時間為290fs,脈沖重復頻率為1MHz。SEM測量表明,在脈沖間隔為1μs和2μs時,由于熱積累和擴散,沒有發(fā)生選擇性蝕刻,導致納米結構分散。從3μs的脈沖間隔開始,熱能擴散到周圍環(huán)境,從而觀察到規(guī)則且連通的納米衍射光柵結構。然而,超過5,000μs的脈沖間隔后,雖然出現(xiàn)了納米衍射光柵,但它們并不互連,從而阻止了蝕刻的進行。總之,據(jù)報道,納米衍射光柵結構的產(chǎn)生和連接是飛秒激光選擇性蝕刻過程中圖案形成的主要機制。

Kim 等研究了超短脈沖激光持續(xù)時間和脈沖波形對硼硅酸鹽玻璃中 TGV 形成速率的影響。實驗中采用間隔為 213ps、10ns 和 500ms 的單脈沖和雙脈沖。每個脈沖輻照 0.2至 1ps 后,使用 KOH 溶液,通過 OM 和 SEM 的橫截面比較形成的 TGV。比較表明,隨著脈沖持續(xù)時間從 0.2ps 增加到 1ps,TGV 的直徑減小,深度增加,但只有間隔為 10ns 的雙脈沖顯示出一致的深度。這是因為不同的載流子相關現(xiàn)象主要取決于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在間隔為 213ps 的雙脈沖中,由于電子接收能量,激活載流子處于激發(fā)態(tài),此時會有額外的光子輻射,從而增加電子的動能,進而增加光子的穿透深度。然而,對于間隔為 10ns 的脈沖,電子會返回基態(tài),并且會有額外的光子輻射,導致熱擴散占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熱擴散的長度不會隨脈沖持續(xù)時間而發(fā)生顯著變化,因此 TGV 的深度保持一致。

脈沖寬度為1ps時,間隔為213ps的雙脈沖形成的TGV孔最深,為22.39 ?,并觀察到厚度為156±22 nm的納米衍射光柵。綜上所述,間隔為ps的雙脈沖可以通過增強電子的動能來提高TGV的形成速率,證明了提高電子的動能比熱擴散更有利于加工。

蝕刻液濃度也是影響TGV輪廓的主要因素,Chen等報道通過調整硼硅酸鹽玻璃中HF蝕刻液的濃度可以改善TGV側壁的錐度。實驗所用的激光器為皮秒單脈沖激光器,脈沖能量為55μJ,脈沖寬度為16ps。用單脈沖激光束輻照的三個相同樣品分別用10%、5%、3%濃度的HF溶液蝕刻,通過橫截面測量TGV側壁的角度。對于表面直徑為60 ?的TGV,隨著HF溶液濃度從10%降低到3%,通孔側壁的角度從80.65°增大到84.18°,有效改善了TGV輪廓。同時,隨著脈沖數(shù)從1增加到10,通孔側壁的角度從80.65°增加到81.13°,但增加幅度很小。圖3為實驗中所采用的LISE技術的示意圖及所形成的TGV的橫截面。

b56a5424-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圖 3(a)LISE工藝示意圖,(b)硼硅酸鹽玻璃上TGV結構的橫截面圖

2.2 電火花加工法(EDM)

EDM 是一種利用放電的 TGV 形成技術,利用高電壓和電流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精確的結構。該技術涉及分兩個步驟將玻璃保持在兩個對齊的電極之間。首先,集中放電并產(chǎn)生熱量,從而局部降低玻璃的粘度。其次,通過焦耳加熱提取玻璃,形成一個孔。與傳統(tǒng)的 TGV 形成方法相比,EDM 工藝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具有高縱橫比的孔。EDM 僅使用放電,但也使用諸如 ECDM(電化學放電法)之類的方法,該方法通過添加電解質將放電與化學反應結合起來。

Harindra 等人使用 KOH 電解液的 ECDM 工藝在熔融石英基板上形成 TGV,并制作了 3D 電感器。由于硅基板上的電感器電阻率低,因此需要沉積絕緣層的工藝。另一方面,在玻璃基板上制作的電感器不需要絕緣層,簡化了工藝,而且玻璃的透明光學特性使其更容易在生產(chǎn)過程中發(fā)現(xiàn)缺陷。實驗在直徑 2 英寸、厚度 520 ? 的熔融石英基板上進行,使用 2x5 和 2x2 陣列的不銹鋼多尖端形成孔。測得的 140±10 ? 尺寸多尖端形成的 TGV 的平均頂部和底部直徑分別為 580±71 ? 和 286±45 ?。制作了螺旋電感和環(huán)形電感,測得的電感電阻分別為 338 mΩ 和 168 mΩ。這項研究證實了 TGV 工藝在 3D 電感制作中的適用性。圖 4是在熔融石英基板上制作 3D 電感的工藝示意圖。

b594812c-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圖 4 在熔融石英襯底上制造 3D 電感器的示意圖,(a) 熔融石英襯底,(b) 通過 ECDM 制造的 TGV,(c) 粘合到載體襯底的襯底,(d) 電鍍銅,(e) 拋光掉銅種子層,(f) 兩側沉積 Ti/Cu 層,(g) 兩側光刻以確定 RDL 模具,(h) 電鍍銅、光刻膠去除和種子層濕法蝕刻

已經(jīng)開展了研究,利用添加劑或激光加工來改善由 EDM 和 ECDM 形成的 TGV 的特性。

Zhixiang 等通過在 KOH 電解液中添加非轉移功能 (NTF) 電解液聚丙烯酰胺 (PAM)進行了一項研究,以提高 ECDM 形成的 TGV 的均勻性和重復性。NTF 電解液不具有高電傳輸特性,用于控制 ECDM 工藝中的電效應。與傳統(tǒng)的 KOH 電解液不同,使用 NTF 電解液可以實現(xiàn)阻尼和限制效果。阻尼效果是指減少 ECDM 工藝中產(chǎn)生的振動。在 ECDM 加工過程中,由于電解液和電極之間的放電,玻璃表面會產(chǎn)生微振動,從而對精密加工產(chǎn)生負面影響。限制效應是指限制 ECDM 加工過程中發(fā)生放電的區(qū)域,從而實現(xiàn)精密加工。通過限制效應使放電集中在特定區(qū)域,可以形成精確的 TGV。實驗中,將濃度為 0.1 wt% 至 0.9 wt% 的 NTF 電解液添加到 KOH 電解液中,并在鈉鈣玻璃基板上進行 ECDM 加工。結果表明,使用 0.5 wt% NTF 電解液制成的 81 個微孔陣列的過切標準偏差為 3.34 ?,與僅使用 KOH 電解液的標準偏差 9.79 ? 相比有顯著改善。TGV 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影響區(qū) (HAZ) 寬度也減少了 64.81%,證明了 NTF 電解液在 ECDM 工藝中的有效性。

Harmesh 等人進行了研究,以使用添加碳納米管 (CNT) 的電極來提高 EDM 的性能。在實驗中,在主要由碳和鉻組成的鋼基體上使用納米粉末形式的 CNT,并且在 EDM 過程中將 CNT 顆粒與電介質混合,產(chǎn)生火花并有助于提高工件的侵蝕速率?;鸹ň鶆蚍植荚?CNT 顆粒之間,提高了工件的材料去除率 (MRR) 和表面粗糙度 (SR)。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 EDM 相比,添加 4g CNT 的 EDM 工藝的 MRR 高 80%,SR 低 67%??傊?,添加的 CNT 的濃度是顯著影響 EDM 工藝中 MRR 和 SR 的關鍵參數(shù)。

Zhao 等對激光輔助 (LA) ECDM 進行了研究,該技術將激光加工與 ECDM 相結合。實驗中,采用波長為 1064 nm、脈沖持續(xù)時間為 12 ps 的 Nd:YVO 4激光器,激光輻照后在 NaOH 電解液中進行 ECDM。結果表明,由于限制效應,激光輻照后進行的 ECDM 加工精度有所提高。此外,僅用激光加工的孔呈 V 形,錐度較大。在 LA-ECDM 中,孔的輪廓從 V 形轉變?yōu)?U 形,錐度明顯改善。

通過電化學放電加工形成TGV具有在短時間內制造大量TGV的優(yōu)點,但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引起的電極磨損會對TGV輪廓產(chǎn)生負面影響。電極磨損直接影響加工精度和形成的TGV的可靠性,由于EDM加工成本的約70%歸因于電極更換,因此減少磨損至關重要。

Jafferson 等進行了通過低溫冷卻減少電極磨損的實驗。實驗中,以-185°C 的液氮作為低溫冷卻材料,以銅和鎢為電極材料,以 1 mm 厚的不銹鋼為基體。結果表明,鎢電極的工具磨損率 (TWR) 降低了 58%,銅電極降低了 35%,表明低溫冷卻顯著降低了工具磨損。此外,對經(jīng)過低溫處理的電極進行維氏硬度測試表明,鎢電極的硬度增加了 120%,銅電極的硬度增加了 17%,證明了低溫冷卻的有效性。

3. 功能薄膜形成及TGV中的Cu填充

3.1 TGV內壁功能薄膜涂覆

功能薄膜是薄薄的沉積或涂層薄膜,旨在提供特定的物理、化學或電氣特性。這些薄膜具有各種功能,并用于眾多技術領域。每種功能薄膜都是根據(jù)其應用領域的要求設計的,在 TGV 制造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薄膜的用途包括(1)種子層:用作填充金屬(如Cu和Au)的平滑電鍍涂層,(2)絕緣層:用于電隔離TGV并防止相鄰TGV之間的電流泄漏和干擾,以及(3)粘附層:用于加強種子層和絕緣層之間的結合。

在玻璃基板上形成薄膜時,包括濺射在內的干法很常見,但在高縱橫比 TGV 中實現(xiàn)均勻的膜厚存在挑戰(zhàn)。相比之下,濕法涉及將玻璃基板浸入溶液中形成薄膜,可在 TGV 和玻璃表面上均勻一致地形成薄膜。如果種子層未在 TGV 內壁上正確形成,則隨后可能會出現(xiàn)諸如 Cu 填充不完整等缺陷。

Chen 等人使用 Ni 活化和化學鍍 Ni-P 在 TGV 中形成金屬種子層。實驗使用由 Li-Al-Si 組成的光反應性玻璃;Ni-P 鍍層中的化學反應如下(等式 1、2)。

b5997dbc-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b5b14ee2-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Ni-P鍍層試件在200~450℃空氣中退火30min,150℃以下升溫速率為120℃/h,150℃以上升溫速率為60℃/h。結果表明,350℃以上退火后,鍍層結合力明顯提高,400℃以上形成氧化膜,使電阻增大。另據(jù)研究報告,Ni-P種子層在熱處理后結晶,顯示Ni和Ni3P相。Ni-P相以非晶態(tài)為主,退火后出現(xiàn)類似樹枝狀結晶,提高了與TGV的結合力。因此,鎳種子層可以有效涂覆長寬比為10:1的通孔,平均層厚度約為200nm,通孔內部表現(xiàn)出均勻的電鍍特性。

Inoue 等采用濕鍍法,即先化學鍍一層 Cu 薄膜,然后再進行電鍍,在玻璃基板上形成 Cu 種子層。結果表明,在 Na 玻璃基板上,Cu 的附著強度為 0.6 kN/m,在無堿玻璃基板上,Cu 的附著強度約為 0.4 kN/m。

Takayama 等提出了一種將低真空高速濺射與電鍍相結合在無堿玻璃基片中TGV內部形成Cu種子層的方法。高速濺射時,膜壓為0.5-5 Pa,功率為35 kW,濺射時間為28 秒,在TGV基片平坦部分形成3? Cu膜,在TGV中心形成0.29? Cu膜,長寬比為3.75(通孔直徑80?,深度300?)。濺射后采用硫酸和焦磷酸鍍液進行電鍍,焦磷酸對Cu的附著強度超過1.0 kN/m。

Yiu 等人通過施加溶液基金屬氧化物的粘附促進層 (APL),在熔融石英襯底上實現(xiàn)了高縱橫比 TGV 填充。APL 通過旋涂沉積在 TGV 的側壁上,然后進行 Cu 層的化學鍍和使用直流電流的電鍍。結果表明形成了沒有空隙的 HAR-TGV,其長度為 345 ?,直徑為 25?。APL 層可以通過浸涂和旋涂等多種方法沉積,并且在直流波形而不是復雜的 PPR 波形下實現(xiàn) HAR-TGV 凸顯了其重要性。

同時,Shigeo 等人提出了一種濕鍍工藝,該工藝可以在玻璃上直接形成銅膜,而無需在銅和玻璃之間添加粘附層。首先,對無堿玻璃基板進行超聲波清洗、堿性脫脂和紫外線照射,以去除玻璃表面的有機材料并增強粘附性。通過濕鍍工藝鍍上3 ? 銅層作為種子層,然后通過電鍍和SAP(半加成工藝)在TGV的側面、正面和背面涂覆15 ?厚的銅。結果表明,濕鍍銅種子層和電鍍銅均鍍層均勻,實現(xiàn)了0.35 kN/m的高粘附強度和玻璃優(yōu)異的表面平整度。測得的TGV 電阻低于平均值6.71 mΩ /via。TGV鍍膜濕鍍可應用于大型玻璃基板,且無需額外的功能性薄膜鍍膜即可進行工藝,具有廉價、高效的優(yōu)點。

Hariki 等人還提出了一種薄膜附著和封閉電鍍方法,以在 TGV 中填充 Cu,而無需在內部形成種子層,并報告了在通孔內部成功填充 Cu。

3.2 TGV 和 TSV 填充鍍銅

TGV、TSV的Cu填充主要采用電鍍法。電鍍是通過電流將金屬離子移動到陰極,在特定表面鍍上目標金屬的方法。在Cu電鍍過程中,電流通過含有Cu離子的鍍液,Cu離子移動到陰極,在陰極獲得電子并被還原為銅。還原后的Cu離子沉積在TSV、TGV表面,形成鍍層。

TGV 和 TSV 內部通過電鍍形成的金屬層受施加的電流密度和波形影響。在 DC(直流)Cu 填充中,通孔開口處的電流密度較高,導致頂部鍍層比底部厚,使通孔開口首先與 Cu 連接,使其容易在通孔內部出現(xiàn)空洞和接縫等缺陷??梢酝ㄟ^施加脈沖電流、使用添加劑優(yōu)化電鍍溶液以及使用超聲波來改善此類缺陷。

用于優(yōu)化電鍍液的添加劑包括抑制劑、促進劑和整平劑。抑制劑和促進劑控制電鍍過程中金屬沉積的速度,而整平劑則誘導均勻的金屬沉積,從而提高電鍍質量。

關于添加劑,Ling 等研究了抑制劑和促進劑對 TGV 中 Cu 填充的協(xié)同作用。在實驗中,使用深度為 150 ? 的錐形通孔,頂部直徑為 50 ?,底部直徑為 20 ?。所用電鍍液為 99.7 g/L CuSO?、10 g/L H?SO?和 50 ppm Cl?,添加新型抑制劑 A、促進劑 B 和整平劑 C,沉積電流密度為 0.5 ASD(安培每平方分米)、1 ASD 和 1.5 ASD。在第一個實驗中,抑制劑、促進劑和整平劑的比例為 501.25,在 1 ASD 下 2.25 小時內通孔完美填充,無空洞。在抑制劑濃度較低時,抑制劑和加速劑的協(xié)同作用導致通孔表面厚度增加,從而增大了通孔頂部和底部之間的表面厚度差異。然而,隨著抑制劑濃度的增加,抑制劑 A 分子優(yōu)先吸附在通孔表面,從而減慢了沉積速率。結果,通孔表面厚度減小,頂部和底部的表面鍍層始終保持不變。因此,在抑制劑、加速劑和整平劑比例為 601 的情況下,在 1.5 ASD 的較高電流密度下,通孔在 1.5 小時內完美填充,沒有空洞。

Jin 等研究了 TGV 填銅過程中用作整平劑的 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 的分子量對 Cu 表面抑制層形成的影響。實驗采用含有 0.94 M CuSO?、0.31 M H?SO?、2 mM HCl 的水系電解液,其中抑制劑為 PEG (聚乙二醇)、促進劑為雙(3-磺丙基)二硫化物 (SPS),整平劑 PVP 的分子量分別為 10,000、29,000、360,000 和 1,300,000 g/mol。實驗中使用的 TGV 高度為 400 μm,為錐形結構,開口直徑為 80 μm,中點直徑為 40 μm。結果表明,分子量較小的PVP(10,000 g/mol)在Cu表面形成了更致密的抑制層,有效地抑制了Cu電極的電鍍并實現(xiàn)了無缺陷填充。相反,分子量較大的PVP(360,000 g/mol)層致密性較差,含有許多可容納促進劑的缺陷。這表明吸附的PVP分子之間的空間位阻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阻礙了隨著分子量的增加在Cu表面形成致密的抑制層。研究發(fā)現(xiàn)聚合物添加劑的分子量會影響吸附物的結構和競爭吸附,這凸顯了選擇合適的聚合物添加劑對增強Cu填充過程性能的重要性。

在穩(wěn)定的直流電流波形下,通過添加劑優(yōu)化電鍍液對防止缺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直流電流的性質,當施加大電流時,由于通孔位置的電流密度差異,完全防止空洞的產(chǎn)生具有挑戰(zhàn)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正在使用采用PPR(周期性脈沖反向)波形的電鍍方法。PPR波形由脈沖電流、反向脈沖電流和關閉脈沖周期組成,通過重復脈沖和反向脈沖電流與關閉脈沖,實現(xiàn)通孔的超共形填充。在脈沖電流周期內,Cu鍍在通孔內,在反向脈沖周期內,過鍍的Cu層溶解回來。在關閉脈沖期間,銅離子擴散回電鍍液中,平衡通孔內的離子濃度,防止表面優(yōu)先鍍銅。

激光加工的 TGV 通常具有錐形通孔結構,根據(jù)激光鉆孔方法的不同,通孔的一側或兩側可以具有斜坡。研究人員使用 PR 和 PPR電流研究了直通孔和錐形 Si 通孔中 Cu 的填充程度。在相同的 PR 電流條件下,電流密度為 2.29 mA/cm2 時,直通孔的填充率最高為 45%,而電流密度為 3.04 mA/cm2 時,錐形通孔的最大填充率為 71%,這表明錐形通孔的填充率高于直通孔。

在 PPR 電流波形中,錐形通孔在平均電流密度為 5.85 mA/cm2 時顯示出 100% 的 Cu 填充率,總體而言,PPR 波形的填充率高于 PR。圖 5是根據(jù) PR 和 PPR 波形中的電流密度表示垂直和錐形通孔的 Cu 填充率。

b5b91ea6-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圖 5 根據(jù) PR 和 PPR 電流密度計算的直通孔和錐形通孔的 Cu 填充率(電鍍時間:1小時)

關于使用 PPR 波形進行電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分階段 PPR 研究,使用三種電流密度水平來改善處理時間。在初始階段,采用低電流密度對通孔的入口、壁和底部進行保形電鍍。在中間階段,采用中等電流密度對通孔內部進行超保形電鍍,最后采用高電流密度將通孔完全填充為銅。因此,最后階段補償了初始階段和中間階段在低電流密度下所花費的時間,實現(xiàn)了缺陷最小化的銅電鍍。這些結果證明了優(yōu)化電流波形對于快速可靠地填充銅的重要性。

在TSV的Cu填充中,采用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PPR電流波形實現(xiàn)了無空洞填充。Zhu等的實驗中,對直徑 50? 的TSV施加 0.4 A/dm2 的脈沖電流和 -0.8 A/dm2 的反向脈沖電流,可得到V型銅層生長并實現(xiàn)無空洞超共形電鍍。根據(jù)電流波形比較結果可知,以與脈沖電流相同的 0.4 A/dm2 進行的直流電鍍內部存在較大的空洞。反向脈沖有助于Cu的溶解,有助于銅層的V型生長,而負脈沖延長了銅離子的擴散時間,使通孔內的離子濃度保持平衡。然而,在使用PPR電鍍Cu時,電流密度的增加會導致通孔底部形成倒V型結構,從而產(chǎn)生空洞。圖 6是在 (a) 高電流密度和 (b) 低電流密度下使用 PPR 進行 Cu 填充的示意圖。隨著電流密度的降低,通孔頂部形成的直接 V 結構增加,并且在低電流密度下,直接 V 結構優(yōu)于倒 V 結構,從而實現(xiàn)無空洞填充。

b5bccdbc-b052-11ef-93f3-92fbcf53809c.png

圖 6采用 PPR 電流的 Cu 填充過程示意圖,(a) 高電流密度,(b) 低電流密度

Inoue 等人通過化學鍍 Cu 薄膜形成和鍍 Cu 證實了 8 英寸無堿玻璃晶片上的 TGV 中 Cu 的均勻填充。

前人研究多為自下而上的分段電鍍方式,Cu從底部向頂部積累,而Ke等研究了一種雙面電鍍工藝。雙面電鍍是一種同時對靶材兩面進行電鍍的方法,適用于需要在基材兩面進行電鍍的情況。實驗中以Ti作為擴散阻擋層,Cu作為種子層,通過調節(jié)電流密度、添加劑、鍍液等參數(shù)實現(xiàn)均勻無空洞的TGV填充。雙面電鍍工藝存在鍍液流速不均、基材兩面存在差異等問題,需要在電鍍的各個階段調整電流和參數(shù)。但與分段電鍍相比,雙面電鍍有填充時間更快、適用于兩面圖案不同的基材等優(yōu)勢。

4. 結論

由于采用 TSV 技術集成 2.5D 和 3D 硅芯片和中介層,高密度、高性能半導體封裝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雖然 TSV 具有增加互連密度和縮短信號路徑等優(yōu)勢,但人們仍在努力克服其缺點,包括電氣損耗、基板翹曲和高制造成本。作為解決 TSV 技術缺點的替代方案,基于玻璃的 TGV 在絕緣性能、成本效益和高頻域適用性方面具有優(yōu)勢。此外,由于其可變的 CTE 值,它們可以有效緩解堆疊設備(例如 2.5D 和 3D 結構)中的翹曲。因此,它作為下一代半導體封裝技術備受關注,目前正在進行大量研究。由于玻璃基板、TGV 鉆孔技術、功能層涂層和 Cu 填充工藝的不斷進步,該技術有望提高半導體封裝領域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效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

    文章

    28342

    瀏覽量

    230147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8

    文章

    8363

    瀏覽量

    144443
  • 基板
    +關注

    關注

    2

    文章

    295

    瀏覽量

    23361

原文標題:高性能半導體封裝TGV技術最新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百度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

    近日,我們在武漢舉辦了Create2025百度AI開發(fā)者大會,與全球各地的5000多名開發(fā)者,分享了百度在AI領域的新進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30 10:14 ?199次閱讀

    谷歌Gemini API最新進展

    體驗的 Live API 的最新進展,以及正式面向開發(fā)者開放的高質量視頻生成工具 Veo 2。近期,我們面向在 Google AI Studio 中使用 Gemini API 的開發(fā)者推出了許多不容錯過的重要更新,一起來看看吧。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2 16:10 ?657次閱讀

    京東方華燦光電氮化鎵器件的最新進展

    日前,京東方華燦的氮化鎵研發(fā)總監(jiān)馬歡應半導體在線邀請,分享了關于氮化鎵器件的最新進展,引起了行業(yè)的廣泛關注。隨著全球半導體領域對高性能、高效率器件的需求不斷加大,氮化鎵(GaN)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13 11:44 ?460次閱讀

    華大半導體與湖南大學成功舉辦SiC功率半導體技術研討會

    近日,華大半導體與湖南大學在上海舉辦SiC功率半導體技術研討會,共同探討SiC功率半導體在設計、制造、材料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及挑戰(zhàn)。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28 17:33 ?571次閱讀

    芯和半導體將參加2025年玻璃基板TGV產(chǎn)業(yè)鏈高峰論壇

    芯和半導體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和半導體”)將于3月19-20日參加在江蘇蘇州舉辦的2025年玻璃基板TGV產(chǎn)業(yè)鏈高峰論壇。作為國內Chiplet先進封裝EDA的代表,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26 10:08 ?711次閱讀

    垂直氮化鎵器件的最新進展和可靠性挑戰(zhàn)

    過去兩年中,氮化鎵雖然發(fā)展迅速,但似乎已經(jīng)遇到了瓶頸。與此同時,不少垂直氮化鎵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倒閉或者賣盤,這引發(fā)大家對垂直氮化鎵未來的擔憂。為此,在本文中,我們先對氮化鎵未來的發(fā)展進行分析,并討論了垂直氮化鎵器件開發(fā)的最新進展以及相關的可靠性挑戰(zhàn)。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17 14:27 ?853次閱讀
    垂直氮化鎵器件的<b class='flag-5'>最新進展</b>和可靠性挑戰(zhàn)

    Qorvo在手機RF和Wi-Fi 7技術上的最新進展及市場策略

    供應商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近日,Qorvo資深產(chǎn)品行銷經(jīng)理陳慶鴻(Footmark Chen)與Qorvo亞太區(qū)無線連接事業(yè)部高級行銷經(jīng)理林健富(Jeff Lin)接受了DigiTimes的專訪,深入探討了Qorvo在手機RF和Wi-Fi 7技術上的最新進展及市場策略,以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15 14:45 ?649次閱讀

    TGV技術中成孔和填孔工藝新進展

    上期介紹了TGV技術的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今天小編繼續(xù)為大家介紹TGV關鍵技術新進展。TGV工藝流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09 15:11 ?1338次閱讀
    <b class='flag-5'>TGV</b><b class='flag-5'>技術</b>中成孔和填孔工藝<b class='flag-5'>新進展</b>

    FF將發(fā)布FX品牌最新進展

    "、"FF"或 "公司")今天宣布,將于2025年1月8日盤后公布其自2024年9月19日FX品牌發(fā)布以來的最新進展,包括最新項目進展、重大里程碑、新產(chǎn)品品類戰(zhàn)略及下一步計劃。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03 15:58 ?449次閱讀

    揭秘超以太網(wǎng)聯(lián)盟(UEC)1.0 規(guī)范最新進展(2024Q4)

    近期,由博通、思科、Arista、微軟、Meta等國際頂級半導體、設備和云廠商牽頭成立的超以太網(wǎng)聯(lián)盟(UEC)在OCP Global Summit上對外公布其最新進展——UEC規(guī)范1.0的預覽版本。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8 16:53 ?1006次閱讀
    揭秘超以太網(wǎng)聯(lián)盟(UEC)1.0 規(guī)范<b class='flag-5'>最新進展</b>(2024Q4)

    Qorvo在射頻和電源管理領域的最新進展

    半導體行業(yè)的重大變革,還成功引領Qorvo成為射頻技術的領導者。在本次專訪中,Philip將為大家分享Qorvo在射頻和電源管理領域的最新進展,并探討HPA事業(yè)部如何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應對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7 10:57 ?756次閱讀

    芯片和封裝級互連技術最新進展

    近年來,計算領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通信已成為系統(tǒng)性能的主要瓶頸,而非計算本身。這一轉變使互連技術 - 即實現(xiàn)計算系統(tǒng)各組件之間數(shù)據(jù)交換的通道 - 成為計算機架構創(chuàng)新的焦點。本文探討了通用、專用和量子計算系統(tǒng)中芯片和封裝級互連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28 09:50 ?862次閱讀

    高燃回顧|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精彩瞬間

    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圓滿落幕 全球開源精英齊聚 共同展示OpenHarmony技術、生態(tài)、人才的最新進展 見證OpenHarmony南北向生態(tài)繁榮 共繪開源生態(tài)發(fā)展藍圖 星光璀璨致謝
    發(fā)表于 10-16 18:47

    5G新通話技術取得新進展

    在探討5G新通話這一話題時,我們需首先明確其背景與重要性。自2022年4月國內運營商正式推出以來,5G新通話作為傳統(tǒng)語音通話的升級版,迅速吸引了公眾的目光,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它基于5G網(wǎng)絡,代表了通信技術新進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2 16:02 ?1025次閱讀

    華源智信榮獲2024世界半導體大會兩大獎項

    2024年6月5日至7日,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國際半導體博覽會在南京隆重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半導體行業(yè)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半導體技術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15 14:09 ?105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