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pberryPi3ModelB性能更強,內(nèi)置Wi-Fi和藍牙,可兼容1代B+和2代B,處理器升級到了64位的1.2GHz四核ARMCortex-A53,性能比起初代的樹莓派提升了10倍以上,并整合了802.11nWiFi和藍牙4.1等功能,不僅能跑全系列ARMGNU/Linux發(fā)行版,而且支持SnappyUbuntuCore及Windows10。
樹莓派3b安裝新系統(tǒng)的步驟和一些問題
第一步:下載一個SD卡格式化工具,一個簡單好用的小軟件,網(wǎng)址是:https://www.sdcard.org/downloads/formatter_4/eula_windows/;再下載一個燒系統(tǒng)的軟件,叫做Win32 DiskImager,網(wǎng)址是: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win32diskimager/;最后,下載系統(tǒng)鏡像,本人選用的是樹莓派官方推薦的系統(tǒng)Raspbian,Raspbian系統(tǒng)的話,不要選lite版本,聽說lite版本是精簡本,有些驅(qū)動都沒有。
第二步:用上面的SD卡格式化工具格式化SD卡,有人說直接用win10自己的格式化程序格式化成FAT32就好了,但是本人親測不行,只能用這個工具格式化后才能用;然后是用Win32DiskImager往SD卡上燒系統(tǒng),很傻瓜式的操作,選好系統(tǒng)鏡像和SD卡路徑直接點write就好了,其他選項忽略;
第三步:SD系統(tǒng)燒好后,先別拔,進入SD卡的boot根目錄,新建一個ssh文件夾,嗯,沒錯,新建一個名為“ssh”的文件夾就好了,不然新版系統(tǒng)的樹莓派無法建立ssh連接,本人好窮,買不起顯示器,只好用putty建立ssh連接和vnc來實現(xiàn)樹莓派的可視化操作了。因為樹莓派3b自帶WiFi模塊,所以有些小伙伴說可以直接往SD卡根目錄里的cmdline文件里添加一句類似于“ip=192.168.137.9”這樣的語句,方便后面找樹莓派的ip地址。親測確實能讓樹莓派顯示這樣的ip地址,但是新系統(tǒng)也自帶著一個靜態(tài)的ip地址,本人用的就是新系統(tǒng)自帶的靜態(tài)ip連接成功的。
第四步:拿根網(wǎng)線將樹莓派和筆記本網(wǎng)口連接,網(wǎng)口燈亮了就說明連通了,打開cmd,輸入arp –a命令,正常的話可以看到兩組ip;不知道樹莓派ip在哪一組的話,可以拔了樹莓派連接筆記本的網(wǎng)線,然后再用arp –a命令查看,哪個沒了就是哪個了。
第五步:putty連接和vnc的使用就不說了,網(wǎng)上很多教程了。我寫這個,主要是備忘,順便提醒萌新們格式化SD卡時要用格式化工具,燒好系統(tǒng)后要新建ssh文件夾,然后怎么查樹莓派ip。
樹莓派3+橫向?qū)Ρ绕˙BB + rPi 2 + rPi 3)
簡介
樹莓派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里對于BeagleBoneBlack做一個簡單的介紹。BeagleBone起源于Beagle board,是一款由德州儀器與Digi-Key 和 Newark element14 合作生產(chǎn)的低能耗開源的單板機。它也是為運行開源軟件而構(gòu)建的一個系統(tǒng),以及為展示德州儀器的芯片。這個主板由一個小組開發(fā)并以對高校展示開源硬件/軟件能力為導(dǎo)向而設(shè)計。而BeagleBone是BeagleBoard的精簡版,價格也有所“精簡”。
要注意BeagleBone Black的官方定價是45美元(也是BeagleBoard系列里最便宜的),但這比Raspberry Pi高配版本一如既往的35美元定價還是高了近30%。近期有新聞報道BeagleBone Black全新升級后的版本BeagleBone Black Wireless,取消了有線以太網(wǎng),增加了WiFI和藍牙,不過售價要70美元,這都夠買2個Raspberry Pi了,看來Raspberry Pi的性價比真是無敵的存在。
外觀對比
從左到右依次是BeagleBone Black、Raspberry Pi 2 Model B和Raspberry Pi 3Model B。
正面
背面
側(cè)面
三塊板子大小相仿,BBB用了黑色的PCB,而且倒了4個大圓角,顯得更加圓潤一點。Raspberry Pi 2和3都是綠色的PCB,初看似乎完全一致,事實上他們的絕大多數(shù)接口都是一樣的,但是LED位置不同,外殼不能通用。如果不考慮LED的問題,或者使用透明的殼,兩者的外殼也能通用。
Raspberry Pi 2和3在板級電路上的最大區(qū)別是,3增加了WiFi和藍牙收發(fā)器,因此電路布局更加緊湊。正面的圖可以看到,連樹莓派的LOGO都不得已被縮小了,2代放置LED的位置也被天線所占據(jù),LED被移到了另一個角落。背面BBB沒有放置大規(guī)模的IC,Raspberry Pi 2和3倒是都把RAM放到了背面。可能是因為射頻部分增加了電路,RaspberryPi 3使用了一個面積更小的Micro SD卡槽。它和2代的區(qū)別是,2代有彈簧,把存儲卡插到底時會有一個“咔噠”鎖定的聲音,取出存儲卡時也要先往里按一下,再彈出。而3代只是一個插入式卡槽,直插直拔,沒有彈簧。當然這個差別對于個人使用影響不大。
硬件對比
CPU:
Beagle Bone Black使用的是TI的AM3359 SoC,最高主頻1GHz,1個Cortex A8內(nèi)核。
Raspberry Pi 2 使用Broadcom的BCM2836 SoC,最高主頻900MHz,4個Cortex A7內(nèi)核。
Raspberry Pi 3 使用Broadcom的BCM2837 SoC,最高主頻1.2GHz,4個Cortex A57內(nèi)核,支持64位。
RAM:
Beagle Bone Black包含 512MB DDR3L 400MHz RAM。
Raspberry Pi 2和3包含 1 GB LPDDR2 RAM。
存儲:
Beagle Bone Black板載2GB eMMC芯片(我手里的是老版本,新版本是4GB),支持Micro SD。
Raspberry Pi 2和3沒有板載存儲芯片,支持Micro SDHC。
顯示:
Beagle Bone Black 有一個Micro HDMI接口,但是似乎只支持到720P的分辨率,不支持1080P。
Raspberry Pi 2和3都有一個標準尺寸HDMI接口(HDMI 1.3),支持1080P,還有一個3.5mm復(fù)合視頻輸出口。
音頻:
Beagle Bone Black沒有專用音頻接口,從HDMI輸出數(shù)字音頻。
Raspberry Pi 2和3可以通過3.5mm輸出模擬音頻,通過HDMI輸出數(shù)字音頻,還有I2S接口。
USB:
Beagle Bone Black有一個Mini USB用于供電和連接PC,一個標準尺寸的USB Host接口。
Raspberry Pi 2和3通過SMSC LAN9514擴展得到4個USB Host接口。Micro USB僅用于供電。
Beagle Bone Black有一個100Mbps以太網(wǎng)絡(luò)口。
Raspberry Pi 2提供一個100Mbps以太網(wǎng)接口。
Raspberry Pi 3提供一個100Mbps以太網(wǎng)接口,802.11n無線連接(板載天線),藍牙4.1連接。
GPIO:
Beagle Bone Black提供2x46個引腳,包括各種總線接口和65個GPIO。
Raspberry Pi 2和3提供一個40引腳的接口,包括總線接口和GPIO。
以下是BeagleBone Black的GPIO定義
以下是Raspberry Pi 2/3的擴展口定義:
再附一個字符版本(可以通過gpio readall獲得這個圖):
其它:
Beagle Bone Black提供了獨立的電源接口和電源芯片,在軟件上可以切斷BBB供電,提供了5個LED(包括1個電源指示燈),3個按鍵(包括1個電源和1個復(fù)位按鍵)。
Raspberry Pi 2和3提供了攝像頭接口(CSI)和顯示屏接口(DSI)各1個,2個LED(包括1個電源指示燈),主板上沒有按鍵。
小結(jié):
事實上這樣的對比有一些不公平,畢竟BBB是2013年的產(chǎn)品,而Raspberry Pi 2和3分別是2015年和2016年才問世的。所以在CPU上,Raspberry2和3有巨大的優(yōu)勢,實際使用時發(fā)現(xiàn),4核的處理器確實會比單核處理器強大很多。1GB的內(nèi)存也會比512MB充裕很多。BBB板載了eMMC是一個優(yōu)點,但是2GB的容量基本只夠裝個系統(tǒng),就算是4GB版本,也是勉強夠用,不如插入一張Micro SD卡,16G的也不貴。
BBB另一個優(yōu)點是提供足夠多的GPIO口,這在工業(yè)控制等領(lǐng)域比較實用,而對于個人DIY一些簡單的作品,Raspberry Pi的接口也基本夠用。
Raspberry Pi額外提供了攝像頭接口CSI,這方便了做圖像采集方面的應(yīng)用。不過額外提供的顯示接口DSI,直連的GPU資料不開放,至今只能連接官方液晶屏,沒有第三方加入使得貨源并不多,不是很親民。
Raspberry Pi在接口方面最大的優(yōu)點是提供了板載USB Hub,從而有4個USB Host接口。這在使用時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而BBB只有一個USB Host,總是不夠用。
再來對比一下Raspberry Pi 2和3,這兩者主要有2個區(qū)別。一是處理器換成了性能更好的Cortex A57內(nèi)核,支持64位,主頻也提高了300MHz。二是增加了無線和藍牙收發(fā)器。這樣就不用外接USB無線網(wǎng)卡,增加了系統(tǒng)集成度,也減少了1個USB口的占用,藍牙支持低功耗版本4.1,這也是目前物聯(lián)網(wǎng)中比較流行的通信方式。
軟件對比
BBB支持Debian、Android,Ubuntu等基于Linux的系統(tǒng),還有Cloud9、Bone Script library等配套資源。BBB的USB一連上PC,就有虛擬的U盤,提供了驅(qū)動,資料等,虛擬的串口供調(diào)試,甚至有一個虛擬的網(wǎng)絡(luò)口,軟件開發(fā)比較容易上手,板載eMMC可以做到軟件開箱即用。
Raspberry Pi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系統(tǒng)選擇,基本主流的Linux發(fā)行版都有摻和進來,官方支持的Raspbian是一個基于Debian的Linux系統(tǒng)。
一款硬件要流行起來,軟件支持不可缺少,這方面BBB和Raspberry Pi做的都不錯,也不見得支持的多就一定好,可謂求同存異,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Raspberry Pi 2和3都支持Windows IoT Core,目前來看,這個物聯(lián)網(wǎng)版本的Windows,支持的硬件還寥寥無幾(如圖),這一方面Raspberry Pi顯然走在了前列。
跑分對比
使用的軟件為UnixBench,是一個用于測試unix系統(tǒng)性能的工具,也是一個比較通用的基準測試軟件。此測試的目的是對類Unix 系統(tǒng)提供一個基本的性能指示,多個測試用于評估系統(tǒng)性能的不同方面,這些測試的結(jié)果是一個指數(shù)值(index value,如520),這個值是測試系統(tǒng)的測試結(jié)果與一個基準系統(tǒng)測試結(jié)果比較得到的比值,這樣比原始值更有參考價值,測試集合里面所有的測試得到的指數(shù)值相加就得到整個系統(tǒng)的指數(shù)值。
軟件版本是UnixBench 5.1.2。
測試結(jié)果如下:
BeagleBone Black只有1個核心,單核結(jié)果:
Raspberry Pi 2 Model B 單核結(jié)果:
Raspberry Pi 2 Model B 4核結(jié)果:
Raspberry Pi 3 Model B 單核結(jié)果:
Raspberry Pi 3 Model B 4核結(jié)果:
跑分的結(jié)果只是參考??梢钥吹紹eagleBone Black的單核分數(shù)最低,而且只有1個內(nèi)核,在實際使用時也發(fā)現(xiàn)它是最卡的,可見這幾年SoC的發(fā)展迅速。
Raspberry Pi 2和3的跑分無論是單核還是4核,都是3比2高了不少。但是要注意,我這里使用的系統(tǒng)還是32位的,把Pi 3處理器識別為ARMv7 Processor,估計還沒有完全發(fā)揮出Pi 3的新架構(gòu)優(yōu)勢。但是目前的性能表現(xiàn),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初代Raspberry Pi的卡頓,以及動不動就CPU滿載到100%的情況,無論跑分有沒有宣稱的初代的10倍,體驗高了很多倍倒是事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