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師時間希望通過采訪工程師,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經(jīng)驗,以期能更全面反映工程師群體的狀況,為工程師發(fā)聲,鼓舞所有奮斗在一線的工程師們。
本期采訪對象張飛,電子工程師視頻教程《張飛實戰(zhàn)電子》知名硬件導師;2013年創(chuàng)辦自己公司,主要方向為馬達驅動器設計,并擁有十多項專利產(chǎn)品,公司年產(chǎn)值超過三千萬。
Q1:了解到張工大學專業(yè)是社會工作專業(yè),與電子不相關,那你是如何進入到電子這個行業(yè)呢?
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當時大學畢業(yè)那時,很多學電子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沒有從事電子工程師,有的從事銷售有的,從事結構等其他行業(yè),導致電子行業(yè)人員缺失。
2.那個時候我看到一個燈,連這個燈都是用遙控的話,還有其他更多事例等,所以我就判斷未來一定是個電子大爆發(fā)的年代。
3.初中的時候我是物理課代表,對這個物理這塊一直比較感興趣,然后基本功打得很扎實,對電子有濃厚的興趣。
4.正好在公司內部也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電子工程師部門都是缺人的,我就有機會轉去做電子。
Q2:跨行轉入電子行業(yè),你是如何學習呢?
張:那個時候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這么發(fā)達,網(wǎng)上幾乎找不到相關的知識;而同行里面這些工程師也不是很愿意去教和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周末兩天的時間全部都是泡在圖書館,在里面一看一整天,然后自己帶干糧,帶點水過去。在圖書館里面看書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心可以靜下來,你聞到的是書香,你聽到的是翻書的聲音,然后特別的安靜,能夠遨游在電子世界的海洋。
同時也買了大量的電子方面書籍,每天下班之后,然后快速的吃一下,從晚上八點鐘開始看,差不多學習到夜里面兩點鐘。就這樣持續(xù)的堅持的八年的時間,尤其是周末的時候,整天的就是在學習,把學習當成是一種快樂。然后還沒有下班的時候我就在想,晚上又可以學習了,就覺得很興奮。
這里就要說說促進我學習所謂動力是:壓力,強大的生存壓力。我是一畢業(yè)之后就結婚的,第二年就有小孩兒。小孩就出生了,所以我就不能夠像其他人玩、談戀愛等。要解決生存壓力,我只能學習,努力工作。畢竟我從江蘇揚州只身來到上海這個地方打工,立下基礎應該說還是不容易的,非常辛苦。
回想起工作的前八年的學習。我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我就堅持每天都學一點。那這樣子的話,一周就會學很多,一個月下來我就比別人學的更多,那一年下來我就可以走在同行人的前面。那個時候我寫了一個座右銘,放在我的這個辦公桌前我上面寫著:人的差異在于對業(yè)余時間的利用。所以每當我看累了,就是想放松的時候,當我一抬頭看到這個座右銘的時候,然后我又能夠而繼續(xù)堅持下去,去看看書。我認為大家既然都能夠上大學,都不笨,那大家之間的差異在于什么呢,就是你花了多少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你每天都堅持學一點點,就好比我們去爬山,爬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我不要往后看,也不要往前看,我就埋下頭,就這樣走自己的路,堅持著去走,堅持的去走。忽然走著走著,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大部隊人群就在你的身后了,在我抬頭往前看,原來只有少部分人在你的前面。這個過程就好比學習,你不要想太多,想我是多么的牛逼,我要成為什么人,不要想那么多,想多了你就感覺有壓力,有困難。
你只要想著,我每天能夠學習一點東西就可以了,哪怕只要每天只學一個知識點。在一個知識點上取得的突破,我覺得這都是讓人很興奮的一件事情。
所以學習就要制定一個切合自己實際的目標,可以定一個周目標,可以定一個月目標,可以定一個年目標,但是不要定的太久,因為你一年后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成什么樣子的。另外我把學到的東西也努力用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也是很拼命的去做。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然后我就很快成為當時五十幾個工程師中唯一一個獲得先進工作者的個人。
另外我想說的是其實大學里面學什么專業(yè),真的不能決定你未來就是做什么工作,更不能決定你未來能夠取得多大的一個成就。我身邊的很多例子,我們團隊中很多的工程師,很多以前是學結構的;還有資深軟件專家,原來是骨科醫(yī)生。
大學里面學的東西肯定是相對來說有限的,更多的知識的來源就要積累,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在學習中去進行一個積累。
Q3:自學電子,你最大的體會是什么呢
張:學電子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我發(fā)現(xiàn)電子里面華麗專有名詞特別的多,比如說就拿一個電容來說有去耦電容、旁路電容、濾波電容、高頻電容、瓷片電容等等,我如果再補充一下的話,還有X電容、Y電容、安規(guī)電容等等,如果直接從這些眼花繚亂的文字中去進行研究的話,很容易迷失掉,進而喪失自己的學習興趣。
我就會思考他的本質。電容的本質是什么?那我就去查找各方面的資料,電容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其本質是正電荷和負電荷的相吸,最終正電荷越多,負電荷越多吸在一起,形成一個電場,那他們能吸在一起,形成一個源,這樣電容具有存電的能力。從這種本源的角度去出發(fā),放棄那些華麗的專有名詞,把握電容本質:具有充電和放電特性。那么用電容的本質去放在不同的電路中,有著不同的作用。
比如說一個電容放在濾波上來講,其實濾波根本原因就是電容能夠充電和放電,把一些高頻次的諧波充到電容里面來,可以給后面負載放電。從阻抗角度來說降低了阻抗。通過能夠儲存能量和釋放能量這樣的一種特性,電容就實現(xiàn)了濾波的功能。這樣講起來的話就豁然開朗了。同樣,你把它放在其他電路中去,其本質依舊是充電和放電,只不過在不同的電路里面有不同的名字罷了,這樣子我們學習電路起來就比較簡單了,要追尋本質。
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總結一個電路,本質是有三點構成的。第一要有源,這個源可以是電源,也可以是電容,如果電容上面儲存的電的話,那電容本身也是個源。第二要有一個回路。第三回路中的阻抗大小要合適,那有了這三點那么才有電路的產(chǎn)生,電路上才會流過電流。這樣我們才可以去研究這個電路。
任何一個電路都是有N個源安N個回路組成的,組成了一個復雜的一個龐大電路,但是我們可以把一個復雜的電路分解。先找源,一個復雜的電路,大家很很多人都喜歡找很多分模塊,其實我不是這樣去看的,一個復雜的電路,我先去找源,電路中有多少個源。
因為源是一切回路的源泉,找到源,然后沿著這些源往外走有多少條分支。那么每個分支,就是一條回路,然后再去分析這個回路中它的一些電流特性,比如阻抗。這樣一個復雜的電路就會把它簡單化了,這個就是我學習電子總結出來的一些方法。
我們一定要找事物的本質,不要只是停留在一個概念,我們要繼續(xù)往里面去追,追尋這個本質的東西,這樣你才能夠去理解和運用。
任何一個人類制造出來的一個電子的相關的這些東西,他都遵循著自然界的一規(guī)律,我在學電子的過程中喜歡找一些自然現(xiàn)象來做推理,理解起來就更方便。
比如說,電路中的電容,其實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這個大自然界中的一個天然的水庫。這個水庫有其他的水源流過來的時候,他能夠除這個存儲這個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容具有存電的這種性能。同時當下游的干涸的時候,水庫里面的水可以放出來給下游去用,理解是電容可以對下一級進行放電。通過水庫的方式來比喻成電容,我們理解起來就更加的容易。
然后我們在可以去理解為什么電容上面電壓不能激變,是因為一個水庫有水流過來,水庫的水是慢慢上升了,而不是一下子上升的。這就跟電容的電壓不能激變是不謀而合的。
我們如何理解電感,可以用水流來形容電感。為什么這么講?因為電感是以電流的形式儲存能量的,就好比我們的水流。電感和電容的結合就好比水流入水庫,水庫往下級又有水流流出去啊。我們說電路中的這個電感的電流可以轉化成電容的充電,電容的放電可以轉化成電感的電流。同理,在自然界中,河流的水流入水庫的時候可以轉化成水庫的水位的上升,水庫的水往下游放水的時候又可以把水庫水位下降,讓下游的水產(chǎn)生一個水流。他們是相互轉化的,最終他們都把水從一個地方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好比我們電路中把一個能量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不過一個是電荷,一個是水。這樣理解起來,我們學習電路,就比較容易了。
Q4:自學電子,看不懂你是如何應對的呢?
張:剛開始的確看不懂,但是又問不到人,所以就只能休息下繼續(xù)看,然后忽然有一天就明白了。有的問題確實是短時間是想不通的,就沒必要浪費更多的時間在這個上面,可以先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然后過段時間在看,可能一下子就又懂了,有的問題真的是困惑的好幾年后才能明白。這就是剛開始沒人帶的時候最大的困惑。
當時特別渴求有一個有經(jīng)驗的人來帶我的話,來指導我,因為很多問題其實都已經(jīng)想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那點想不通,如果有一個人點一下,就這個問題就想通了,但是沒有人點的話,可能這個問題一直拖很長的時間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夠去理解。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深深的感覺到教育這塊一個重要性,可以讓更多的工程師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花幾年的時間去學習,事半功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