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電視時,除價格外,最先關注的肯定是電視畫質好壞。作為電視的主體,屏幕成本占據(jù)了整機的60%以上。一直以來,“買電視先看屏”的理念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消費者選擇時更是點名要買配有進口屏幕的電視。一些電視廠商也打出“某原裝進口面板”的標語來吸引消費者。那么面板對畫質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影響畫質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目前市場上電視品牌數(shù)十種,其中不乏以屏幕作為促銷重點的產品。但其實僅僅在面板上下功夫,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因為無論怎么宣傳,面板廠就那么幾家,種類也就那么多。
其實,三星、LG這種擁有整個生態(tài)閉環(huán)的電視大廠,自家產品也并非只用自家生產的面板。受到成本、市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他們還會從大陸、臺系的一些面板廠商采購。而索尼這種自己不生產面板的電視大廠,除了像三星、LGD采購以外,不少面板都出自群創(chuàng)、友達、京東方這些非進口面板。
同一個面板廠同一條生產線出來的面板,也分為幾個等級,如果一塊屏幕已經通過了品質的控制,是A級屏還是良屏,無論是進口屏還是大陸屏,量產品各家的差異幾乎不大。
畫質的好壞并不只取決于屏幕
不同廠商對畫質技術的加持和沉淀不同,即使采用完全一樣的面板,造出的電視在畫質風格也可能截然不同。
作為小米電視的明星產品,小米電視4是小米旗下極受歡迎的電視產品,自上市以來便獲得了不俗的銷量表現(xiàn)。小米電視4在上市之初,以原裝進口屏幕作為賣點之一,分別為原裝LG Display液晶屏以及原裝三星屏幕,這一點在其不錯的價格下,打動了不少消費者的心。
那么,作為高畫質代名詞的索尼電視,用的是什么屏幕呢?
從最開始的特麗瓏,到首個量產的專業(yè)4K OLED主控監(jiān)視器BVM-X300,再到BRAVIA系列的輝煌,高畫質的代名詞一直都是深受高端用戶追捧的對象。索尼雖然自己也會生產屏幕,但是大多數(shù)都會使用在原型機或是軍用、商用領域,從來都不會使用在量產電視機型上。索尼液晶電視更多的是采用奇美、友達、華星光電等中國面板廠生產的液晶屏幕。
但從畫質表現(xiàn)上看,使用國產屏幕索尼相較于使用進口屏幕的小米無疑更具優(yōu)勢,無需質疑。
畫質芯片甚至比面板起的作用更大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除了面板之外,還需要做軟件和屏之間非常仔細的調配。像索尼這樣的日系廠商,其工程師基本上都在產業(yè)中深耕了數(shù)十年,在精細化調配方面,在調色上是有著數(shù)十年的技術積淀的。
說白了,就是你用的電視圖像處理芯片到底好不好。想要有好的畫質,一顆好的圖像處理芯片是必須的。
電視畫質芯片能夠對信號中的影像信號和圖像進行處理和修復。在清晰度、降噪、色彩增強、對比度提升、運動補償?shù)确矫嫫鸬街陵P重要的作用。同時電視接口進入的視頻信號,都要通過圖像引擎處理,轉換成適合自身電視播放的信號,并作出相應優(yōu)化,能夠有效提升畫質表現(xiàn)。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混淆獨立畫質芯片與ARM芯片。
一些廠商偷換概念,將ARM芯片作為獨立畫質芯片來宣傳,其實ARM的芯片主要作用只是服務安卓系統(tǒng)和視頻解碼。雖然有些ARM芯片也集成了畫質引擎技術,但是,這就好比電腦中獨顯與核顯,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電視畫質芯片的研發(fā)是極為困難的,需要收集大量前段視頻素材形成數(shù)據(jù)庫,為后端圖像處理芯片服務,隨后根據(jù)數(shù)據(jù)庫信息制作對應的圖像處理算法。比如對待不同清晰度、不同碼流、不同色調、不同明暗畫面,需要進行大量的算法優(yōu)化。說白了就是,沒有研發(fā)實力的電視廠商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像索尼、三星、LG、海信、創(chuàng)維等電視大廠,均具備研發(fā)畫質芯片的能力——索尼的4K HDR圖像處理芯片X1旗艦版;三星8K Quantum處理器;LG α9電視芯片;海信Hi-View Pro電視芯片;創(chuàng)維變色龍AI獨立畫質芯片。這些無不集結了廠商們數(shù)十年的深耕與研發(fā),想用一塊屏在朝夕之間超越,簡直是笑話。
出色的畫質表現(xiàn)離不開廠商們的打磨與調教。面板就如同未經雕琢的玉石,只有擁有圖像處理芯片/圖像處理技術的雕琢才能把優(yōu)秀的畫質表現(xiàn)出來。并不否認好的屏幕確實也能夠對畫質起到加成作用,但是屏幕對于電視畫質的影響確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