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PCB應用領域伴隨在電子產品的方方面面,體積小、層次高及孔徑微型化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趨勢,但小尺寸印制電路板中外形工序定位難度進一步增加。目前,行業(yè)內傳統(tǒng)的外形定位PIN釘直徑基本≥0.8mm,孔徑≤0.8mm或板內無孔時,PCB外形加工無法采用內定位的方式生產,其加工外觀、尺寸、效率將面臨中重大考驗。本文針對無內定位的小尺寸PCB如何進行高精度外形加工進行了深入研究,為無內定位的PCB外形加工出現(xiàn)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2背景
目前無內定位的PCB客戶常規(guī)要求公差±0.1mm,部分產品要求達到±0.05mm,產品按常規(guī)加工方式在收刀處出現(xiàn)較明顯的凸點(見下圖2.1~圖2.3),此凸點直接影響外型尺寸并導致外觀不良,需采用人工修理的方式進行處理,人工修理難度大,大批量加工時較耗時,導致產品交期嚴重受阻。
3原因分析及試驗設計
3.1
理論分析?
數(shù)控成型定位孔是外形加工的重要因素,有內定位的PCB外形加工是直接采用內定位的方式生產(圖3.1),無內定位時,不得不采用外定位加工外形,即在印制板單元外加定位孔(圖3.2)。以方形板為例,當三邊銑完后,最后一邊外形銑完收刀時,板子四周均出現(xiàn)空曠區(qū)域,加工至收刀點時,因四周均已銑成空虛狀態(tài),產品失去外定位的固定力,產品得不到支撐,加上吸塵的作用力,整個板子隨著銑刀收刀的方向偏移,使收刀位產生了凸點(圖3.3)。
3.1
理論分析?
我們從不同銑刀直徑、走刀速度、不同的走刀路徑文件設計及吸塵對凸點的影響展開了深入研究評估,以下為試驗方案:
表3.1 試驗方案
4試驗結果
4.1
試驗測試數(shù)據(jù)匯總?
4.1.1
不同直徑銑刀試驗對凸點的影響
4.1.2
不同走刀速度對凸點的影響
4.1.3
常規(guī)加工方式+關閉吸塵對比試驗
4.1.4
鑼板路徑對凸點的影響
4.1.5
試驗小結
①銑刀的大小對凸點產生有一定程度的貢獻,且銑刀越小凸點相對越小,但仍然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
②加工速度對凸點的影響較小,幾乎可忽略不計;
③采用關閉吸塵的方法對凸點有較大程度的改善,但粉塵大,清潔耗費時間;
④采用“膠帶固定法”所加工的品質明顯優(yōu)于其他三種方案,尺寸可滿足客戶要求。
4.2
“膠帶固定法”工藝過程控制及要點?
此種方法及文件設計未涉及到新物料、新設備,所以工藝過程管控和正常流程管控相同,包括外形尺寸、板邊質量、凸點、毛刺等外觀性的檢驗;過程實施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無內定位的小尺寸PCB外形加工時,生產前板面需要雙面貼膠膜(中性粘度PE膠膜),避免粉塵污染板面(特別是無法過清洗機的小板及金板),膠膜本身有一定粘度,可有效防止表面處理污染;
②“膠帶固定法”實施流程圖
以上試驗通過采用鑼帶優(yōu)化,輔助過程中“膠帶固定法”,有效避免了凸點的產生并降低了人工修理成本,優(yōu)化后的加工工藝大幅提高了效率,以下方面仍存在改善空間:
①過程中每加工一排產品需要貼一條膠帶,膠帶兩端粘貼不牢固時,有移動風險,每次貼膠帶均需要停機。
②無內定位產品尺寸較小,此加工方法成型后的產品,成品檢查前需一塊一塊的撕去表面的保護膠膜,撕膠膜效率低,大批量加工時(圖4.8),撕保護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資源(圖4.9)。
圖4.9 ?成品檢查前撕膠膜
綜合以上試驗成果,鑼帶優(yōu)化,結合過程中的貼膠帶固定的方式使產品在收刀位有固定力的作用,可解決無內定位產品收刀位凸點問題,批量加工外形尺寸可以控制在0.1mm以內,優(yōu)化后的加工工藝大幅提高了效率,針對成型后的撕去保護表面處理的膠膜效率低的問題,需要尋找更好的處理方式,解決撕膠膜效率低的問題,具體優(yōu)化后加工方式如下:
鑼帶優(yōu)化,先鑼每單元產品的部分區(qū)域,保證每單元部分區(qū)域先外形加工后仍有連接,再采用“貼膠膜+環(huán)氧樹脂蓋板固定法”利用膠膜的粘附力,輔助環(huán)氧樹脂蓋板,防止吸塵力的作用,保證產品銑至收刀位時,仍能夠保證產品位置的固定,預防凸點問題。
總結
采用“貼膠膜+環(huán)氧樹脂蓋板固定法”能有效的避免無內定位產品外形凸點的產生,杜絕了修理帶來的外觀不良、尺寸不符等,采用外形前貼膠膜,外形后采用整體撕膠膜的方式除去保護表面處理的膠膜,解決了小尺寸產品外形加工后無法過成品機清洗的問題,此加工方式成型后的產品可免清洗,同時節(jié)省了人工,實現(xiàn)了無內定位產品高精度、高品質、高效率的加工,此方法未涉及到高成本的新物料、新設備,是對現(xiàn)有資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得出的成果,適用于批量加工高精度無內定的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