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01年進入藍牙耳機行業(yè)至今10余年,經歷了從最簡單的單聲道藍牙耳機,到今天的TWS,以及當前各種時尚功能的出現(xiàn),可以說耳機已經進入到一個智能時代,但我經常也在想:有沒有一些時候,你希望你的耳機更加智能一點?”
文|感光現(xiàn)象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借此機會也想聊聊這個話題。
就在去年的愛耳日,世衛(wèi)組織發(fā)布了《世界聽力報告》,其中顯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聽力受損,聽力損失影響全球超過15億人。同時,它預計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會有聽力問題,近25億人將患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至少7億人將需要康復服務,而我們生活中用來聽歌的耳機竟然是聽力下降的第一殺手。
正如開篇中艾邁斯歐司朗移動設備及消費電子銷售經理王奇峰的親身感想,他在溝通中也直言智能時代的耳機必須具備智能降噪的特性。
1、主動降噪的“一日千里”
時至今日,主動降噪相對于過去幾年已經有非常長足的進步。根據王奇峰分享的專業(yè)圖表來看,左圖(下圖左側)為單一降噪曲線的主動降噪,是一個固定的濾波器曲線,這也是過去十多年來大部分主動降噪耳機的呈現(xiàn)形式。
而右圖(上圖右側)是最近幾年耳機廠商重點宣傳的自適應主動降噪,即根據環(huán)境噪聲的強度來調節(jié)降噪的深度,如此,一副耳機會呈現(xiàn)出多個降噪曲線。
王奇峰說道,即使發(fā)展到這樣一個狀態(tài),是不是我們對耳機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呢?
“可能并沒有?!?/p>
2、ANC趨勢一:環(huán)境噪音改變,降噪曲線跟著變
當你戴著一副降噪耳機去到不同場所的時候,很容易感覺到降噪效果的不一致。比如一副耳機,它可能在飛機上的降噪效果非常好,但在高鐵或者地鐵中,降噪效果就不盡如人意。
如上圖所示,這幅曲線最深的降噪深度集中在100~500Hz之間。但是如果當前環(huán)境里面的噪聲不在100~500Hz區(qū)間呢?王奇峰舉例說,比如取兩個參考點,在極低頻70Hz和更高頻的700Hz,根據曲線顯示它們的降噪深度都是低于20dB的。
也就是說,如果噪音不是來自于廠商所做的最深降噪頻段的區(qū)間,就會造成設備的降噪并沒有辦法消除環(huán)境噪聲的問題,“通俗來講,就是雖然正規(guī)軍已經集結完畢,結果敵人卻來包抄側翼,就會打個措手不及?!蓖跗娣逖a充道。
如何應對?
一句話總結上述情況,就是環(huán)境噪音變了,但是降噪曲線沒有變,那我們想要的智能降噪應該是怎樣呢?王奇峰解釋道:“其實就是把剛才那句話反過來講就好了,環(huán)境噪音變了,降噪曲線也要跟著變?!?/p>
當然,無論是傳統(tǒng)降噪耳機所重視的100~500Hz,還是我們之前提到的極低頻70Hz或者更高頻的700Hz附近,消費者的預期是都可以獲得40dB的降噪深度,也就是基本在所有頻段都能夠給到非常深的降噪深度,這才是用戶想要的自適應主動降噪。
“順道提一句,很高興的是在近2年里,市面上已經有好幾副TWS耳機和頭戴式耳機已經具備了這項功能。”
3、ANC趨勢二:泄漏改變,降噪曲線盡量不變
除了環(huán)境噪音的變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為了達到更好的主動降噪效果,業(yè)界的耳機在過去一兩年里又從半入耳式回歸到了入耳式。
入耳式耳機對一部分人群來說體驗并不好:一是佩戴非常不舒服;二是會有嚴重的聽診器效應。
“很多用戶在使用降噪耳機的同時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如吃飯、走路或者打電話,尤其是當你在吃薯片、餅干這一類特別脆的東西的時候,那種通過骨骼傳遞到耳朵里面的噪音,有時都讓我懷疑人生了。”王奇峰苦笑道,作為一名耳機重度患者,他自覺入耳式耳機的體驗并不友好。
因此,當出現(xiàn)嚴重聽診器效應的時候,通常用戶的做法就是把耳機拔出來一點,人為地讓耳機不再那么貼合耳道,因此,便會人為地制造出泄漏。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用戶不直接把耳機戴得稍微松一些,或者耳機廠商直接把耳帽做得稍微小一點呢?
日常也經常能聽到類似的疑問或者反饋,答案是一幅圖(如上所示)。上圖是一副頂級品質的耳機,在沒有泄漏的情況下,它會呈現(xiàn)非常好的降噪曲線(如圖中綠色曲線所示)。但是當這個耳機被稍微拔出來一點的時候,它的降噪立刻就會變成黑色和紅色那兩條曲線,而這兩條曲線所代表的的降噪水平,在用戶端幾乎無法帶來任何實質感受。
一句話講明白,就是泄漏變了,降噪曲線就跟著變了。
那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么呢?依然是把這句話反過來講——泄漏變了,降噪曲線盡量不要變。
我們希望看到的目標曲線正如上圖所示,從無泄漏到低、中泄漏,再到高泄漏,在4種泄漏情況下,它都能夠給到用戶一個非常深的降噪曲線。
明確了目標,那解決方案呢?
用自適應算法來時時刻刻感知此時此刻的環(huán)境噪音到底變成什么樣,然后根據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噪音匹配最適合的降噪曲線,同時,實時檢測當前佩戴的泄漏情況,再根據當前的泄漏情況來匹配最適合的補償,讓最終的降噪曲線盡可能不要變。
兩種不同的自適應算法——自動預設選擇(APS)+自適應泄漏補償(ALC)。
很多耳機廠商都有同樣的體驗,在設備上面測出來的降噪曲線非常好看,在實驗室里面能夠測到40+dB的降噪效果。但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好像和宣傳并不等同,正是因為每個人的耳道是不一樣的,音頻泄漏程度自然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套自適應泄漏補償算法可以用來避免過去大家遇到的這種問題——即實驗室很好看,但到用戶手里完全不一樣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xiàn)“以為是王者,結果是青銅”。
就當前而言,兼具好的降噪效果和舒適的佩戴感還是非常困難的,半入耳式耳機佩戴舒適,但對降噪而言一直有較大難度。艾邁斯歐司朗已經基于半入耳耳機的降噪問題做了很長時間的算法研究,目前市面上已經有數(shù)家領軍企業(yè)也與他們一同證明了其確實是可行的?!爸荒苷f技術在繼續(xù)進步,我們要在可行的情況下做到更好,”王奇峰補充道。
入耳式耳機和半入耳式耳機是滿足不同用戶或者同一個用戶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傾向性。希望為了降噪效果而犧牲掉一些舒適性?還是希望追求更舒適的佩戴體驗,這是一個選擇問題,而非一個取代性的問題。
4、誰能真正趕上ANC的發(fā)展趨勢?
前篇一直在介紹耳機的智能降噪,當然它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引擎。
——數(shù)字降噪芯片AS3460
據悉這塊數(shù)字降噪芯片具備高達40dB的降噪能力,通過“自動預設與選擇”功能,可以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場景調整降噪參數(shù),從而可以靈活自然地進行降噪效果切換。此外,AS3460還具有聲學泄漏補償算法,可以支持佩戴舒適度更高的半入耳式TWS耳機的主動降噪,可以幫助不完全密封的聲學結構設計達到最佳降噪性能。
盡管封裝尺寸只有3×3×0.8mm,AS3460內部還集成了電源管理模塊、Flash存儲以及晶振,這也讓耳機設計出小尺寸成為可能。據王奇峰介紹,以出色音頻技術聞名全球的奢華音響品Bang & Olufsen正是采用這款芯片,在其最新95周年紀念旗艦耳機H95上實現(xiàn)了卓越的降噪體驗,從而帶來一流的聽覺享受。
“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這正是行業(yè)領導者在此領域不斷攻堅的初心,一個基于“愛耳”的初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