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光伏(PV)電池的效率已突破26.7%,但其在濕度、溫度變化和光照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仍是產(chǎn)業(yè)化的關鍵挑戰(zhàn)。本研究基于美能溫濕度綜合環(huán)境試驗箱,聚焦于介孔碳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c-PSC)在濕熱(DH)測試(85°C/85%RH)與光照耦合條件下的降解機制。通過對比兩種層壓工藝,系統(tǒng)探究熱塑性聚烯烴(TPO)封裝材料對電池耐久性的影響。
鈣鈦礦電池的制備與封裝工藝
Millennial Solar
電池制備:以FTO玻璃為基底,依次沉積致密TiO?(30 - 50nm)、介孔TiO?(300 - 500nm)、ZrO?(1 - 2μm)和碳電極(10 - 12μm),通過噴墨打印鈣鈦礦層(MAI / PbI2/ 5-AVAI),并濕度輔助退火優(yōu)化性能。封裝工藝:選擇TPO作為封裝材料,因其化學穩(wěn)定性和與玻璃的良好兼容性。采用玻璃-玻璃結構和聚異丁烯作為邊緣密封劑。層壓條件分別為130°C和110°C,分別對應過程A和過程B。在40℃和75%相對濕度(RH)條件下進行135h熱處理以優(yōu)化性能

加速老化:在濕熱(DH)條件下(85%RH,85°C)和光浸泡(1sun)下對電池進行加速老化測試。表征技術:定期從老化箱中取出電池進行電學性能表征,包括I-V曲線測量、光致發(fā)光(PL)成像、光束誘導電流(LBIC)映射和阻抗譜分析。
雙85濕熱測試下的電性能分析
Millennial Solar

DH測試條件(左)光浸泡條件(右)樣品電學參數(shù)隨時間變化曲線

DH測試條件(左)光浸泡條件(右)采用工藝B封裝的樣品電流-電壓(I-V)曲線隨時間的變化通過電流-電壓(I-V)測試系統(tǒng)評估了封裝工藝對電池穩(wěn)定性的影響。
- 工藝A(130°C層壓):初始400小時內功率轉換效率(PCE)保持穩(wěn)定(<5%衰減),隨后因短路電流密度(Jsc)下降導致效率緩慢降低(1000小時衰減30%)。開路電壓(Voc)在400小時達到峰值(1000mV),表明水分初期對鈣鈦礦具有鈍化作用。
- 工藝B(110°C層壓):PCE在200小時內急劇下降50%,Jsc和填充因子(FF)同步惡化,反映封裝界面劣化加速了載流子復合。
在光浸泡條件下,兩種工藝均表現(xiàn)顯著退化,但工藝A的PCE保留率(2.5%)仍優(yōu)于工藝B(完全失效),凸顯高溫層壓對光穩(wěn)定性的改善作用。
雙85濕熱測試下的PL成像分析
Millennial Solar

DH測試條件(左)光浸泡條件(右)電池平均光致發(fā)光(PL)強度隨時間的變化PL強度變化直接關聯(lián)鈣鈦礦層的化學狀態(tài):
- 濕熱(DH)測試:工藝A樣品PL強度在100小時內上升(灰度值25→50),對應水分誘導的鈍化效應;400小時后強度下降,與I-V曲線中Jsc衰減吻合,證實鈣鈦礦分解為PbI2。工藝B樣品PL信號在400小時飽和(灰度值250),表明嚴重水解導致鈣鈦礦相變失控。
- 光浸泡:所有樣品PL強度在100小時內衰減>80%,且工藝B的下降速率更快,與TiO2缺陷態(tài)(Ti3+-VO)的光活化相關。
雙85濕熱測試下的LBIC成像分析
Millennial Solar

DH測試過程中,A/B樣品的激光誘導電流(LBIC)信號變化LBIC空間分布揭示了降解的起源與擴展路徑:
- 工藝A:初始478小時內電流信號均勻,400小時后邊緣區(qū)域信號突增(水分鈍化),隨后中心區(qū)域電流衰減,符合"邊緣→中心"的水分滲透模型。
- 工藝B:電流信號從老化初期即呈不均勻下降,邊緣區(qū)域退化顯著,表明低溫層壓導致封裝-玻璃界面存在微裂紋,加速局部水分侵入。
雙85濕熱測試下的阻抗譜學分析
Millennial Solar

DH測試期間,從阻抗譜提取的參數(shù)隨時間演變:(a)串聯(lián)電阻(Rs)、(b)電荷傳輸電阻(Rct)、(c)復合電阻(Rrec)、(d)理想因子(n)通過3-RC模型擬合阻抗譜,量化了界面退化動力學:
- 串聯(lián)電阻(Rs):工藝B的Rs在300小時內上升200%,反映電極-鈣鈦礦接觸失效(與PL飽和現(xiàn)象一致);工藝A的Rs變化滯后至500小時。
- 復合電阻(Rrec):工藝A的Rrec初期上升(鈍化降低復合),后期因鈣鈦礦分解而下降;工藝B的Rrec持續(xù)降低,表明體相缺陷主導退化。
- 理想因子(n):工藝B的n值快速降低(1.8→1.2),驗證了水分誘導的SRH復合加劇。
TPO封裝中,130°C層壓工藝可顯著提升c-PSC濕熱穩(wěn)定性。光照降解不可逆,但優(yōu)化封裝可延緩PbI2生成速率。未來需明確TPO成分(避免交聯(lián)副產(chǎn)物),并探索低成本高阻隔性邊緣密封材料。
美能溫濕度綜合環(huán)境試驗箱
Millennial Solar
美能溫濕度綜合環(huán)境試驗箱采用進口溫度控制器,能夠實現(xiàn)多段溫度編程,具有高精確度和良好的可靠性,滿足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測試需求。
溫度范圍:20℃~+130℃
溫濕度范圍:10%RH~98%RH(at+20℃-+85℃)
滿足試驗標準:IEC61215、IEC61730、UL1703等檢測標準
基于美能溫濕度綜合環(huán)境試驗箱的濕熱(DH)測試表明:提高層壓溫度20°C(130°C vs 110°C)可使電池在85°C/85%RH條件下維持1000小時,效率僅下降30%,而低溫層壓樣品性能迅速衰退。光照仍是主要降解因素,但優(yōu)化后的封裝工藝可延緩鈣鈦礦分解。本研究為碳基鈣鈦礦電池的封裝設計提供了實驗依據(jù)與理論指導。
原文參考:Impact of Encapsulation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Carbo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特別聲明:「美能光伏」公眾號所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光伏行業(yè)相關信息。未經(jīng)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司進行刪除。
-
光伏
+關注
關注
45文章
3435瀏覽量
70262 -
封裝工藝
+關注
關注
3文章
61瀏覽量
8090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884瀏覽量
133341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解析鈣鈦礦LED發(fā)光持續(xù)時間短的問題

鈣鈦礦材料在光伏發(fā)電領域的應用概述 鈣鈦礦太陽電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wěn)定性的因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潛在誘導降解(PID)分析

北大Nature:高米勒指數(shù)晶面相干生長增強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評論